“钩子一反,倾家荡产”
“暴涨900%,有人靠炒鞋年入千万”
“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炒股不如炒鞋?一双鞋值1700万美元”
……
这段时间,种种因“炒鞋”而起的新闻铺天盖地,网上随便搜搜,都能看到各种“惊耳骇目”的标题,仿佛之前没赶上炒币而错失的一个亿,现在又在鞋堆里招手。
炒鞋是怎么火起来的?一双若干年后甚至会氧化成粉的球鞋,为何能被炒到天价?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入圈六年的鞋圈“老炮”,试图揭开这股狂潮背后的冰山一角。
小箫的部分炒鞋“战果”
01
从鞋圈“小白”到“老炮”
球鞋变成了看不懂的金融产品
和记者想象中的“老炮”形象不太一样,今年刚读大三的杭州男生小箫,穿着大T恤,五分裤,留着小胡子,打扮简单随意,除了他脚上那双蓝白相间的球鞋。
这是他“入圈”六年以来最成功的一笔投资——5年前买下来时1000多元,现在网上的市价已经达到四万多元人民币,溢价四十多倍。
一旁,码着半面墙的鞋盒,有原配的纸盒,也有潮牌鞋盒,原价298元一个,小箫没抢到,从别人那里转手买来的,一个666元,目测有十几个,亚克力材质。
鞋盒里,整整齐齐摆着一双双球鞋,不光有男款,还有女款,甚至还有从别人那里收来的旧鞋。
这些鞋,小箫几乎都不会穿,只是买来收藏的。
“这双是今年的‘鞋王’;这双是王思聪同款不同色;这双是通宵排队买的;这双是我自己画的;这双上面有刮刮乐;这双是我听说不再复刻,从别人那里买下的二手,结果后来不仅复刻了,新鞋还比我买来的二手价格都低,简直心态爆裂……”
一双双拿出来,摩挲着,小箫能说出每双鞋背后的故事,这上面承载了他的热爱和心血。
这半面墙前码放的十来双,按照目前的市价,大概有十几万人民币的市值。这些只是小箫所有球鞋中的一小部分。
六年来,小箫和鞋圈一起成长,见证了鞋圈玩法的不断更新迭代。
小箫从高二开始,每周都会去杭州几个固定门店排长队,“买鞋要抽签,但是这个签先到先得,一些热门款,凌晨3、4点就得去排队。抽到签后,等于有了一张球鞋票,这张票现场就可以转手,根据尺码、型号溢价不同,基本在一千以内。”
靠着转卖鞋票,高中的小箫每个月都能挣个5000元左右零花钱。这是最初级的“小白玩法”。
“进阶版就是,比如某款热门鞋在这家门店发售100双,雇几十位阿姨一早就去排队,总能拿到二三十个号,拿到号的阿姨一人报酬200元,没拿到号的50元,但是每个号哪怕溢价800元转手出去,一上午就能挣个一两万。”
胆子更肥的,则会去国外的电商网站上下单,找转运公司,运个几十双回来,周期大概一个月左右,一次能有5、6位数的收入,可是一旦被海关查到,则血本无归。
而如今的势头,所谓“高阶版”玩法,已经让小箫这位“老炮”也有些望而却步了。
比如专做球鞋交易的APP nice上,根据鞋款选择下单后,可以选择寄存在nice仓库,付款完成后,商品立刻确认交易成功,可直接进行二次出售。
“就等于说,你球鞋都不用拿到手,就花钱买一个交易名额,瞬间就可以挂单卖出去,无实物即可交易。这还是鞋子吗,这完全就是金融产品。”
溢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鞋王”背后的增值空间
是怎么来的
在小箫工作室的鞋墙里,最顶上的那双,摆放着号称今年的“鞋王”——41码的AJ倒钩高帮款,今年5月11日发售,原价1299元,小箫在平台上买来时的价格为5500元,且越“黄金”的尺码越贵。
在小箫买鞋的App nice上记者看到,页面上不断刷新“求购”以及“成交记录”,求购价从高往低排序,截至发稿前,最高求购价为16601元;成交记录里,最新成交价则为16600元的41码,相比原价,整整溢价十几倍。
也就是说,如果小箫现在转手出去,立刻能赚到1万多元。
球鞋市场上,这样的差价已是稀松平常,溢价神话的故事此起彼伏。
2017年,售价不到1500元的OFF—WHITE·AJ1很快炒到1.2万元,这双红白相间的AJ1,又在短短两年后价格一路飙涨到70000元,涨幅超过4500%。
今年2月,一双300美元的YEEZY Boost 750一周内炒到3万元,利润高达1200%。
而据说,目前世界上最贵的鞋,则是红色的Air Yeezy 2(Red October),此前以1700万美金的成交,创下球鞋界有史以来的最高拍卖价,成为“世界鞋王”。
红色的Air Yeezy 2(Red October)
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一位球鞋爱好者小王告诉记者,自己在另一个球鞋交易app上参与了AJ1北卡蓝的抽签,仅发售五双,还有十天截止,就已有近千万人次参与,自己的抽签号排在了第936万余位。
AJ1北卡蓝
市场之疯狂,令人瞠目。
小箫说,一双鞋之所以能成为“爆款”乃至“鞋王”,背后都有一定的逻辑,尤其在于品牌方和明星效应。
“比如某款鞋还未发售,品牌方在设计过程中,前期会曝出很多谍照,然后到了发售期跳票(说好要发售结果没发),比如今年这款反钩,就连跳票三次,吊足消费者胃口。再加上联名、背景故事铺垫、名人效应、有多少大牌明星穿过等等,一旦开售,鞋王基本就此诞生。”
对于鞋圈的人来说,像中国新说唱这样的节目属于风向标,走嘻哈风、玩说唱的艺人,对于球鞋的带货能力和影响力,不亚于李佳琦之于口红。
“也许有带货能力强的艺人穿了某品牌的冷门款(价格跳水、低于发售价或销量一般的款式),这款鞋一夜之间就能价格飞涨,一鞋难求。也有可能一些很看好的款,由于货源充足,导致价格跳水,反而砸在手里,这些都是说不准的。”
“炒鞋”有了交易指数、成交行情
球鞋鉴定师日均收入过万
在“炒鞋圈”,如今也像股市一样,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就是官方售卖市场,二级市场则是非球鞋官网的电商平台交易,比如毒、Nice这样的交易APP,就连美国的二手球鞋交易平台StockX都准备进军中国市场。
而“斗牛DoNew”App上,行情更为直观,甚至加入了涨跌幅和K线,页面布局十分接近传统交易所。
此外,还有平台根据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分别对应的是这三家品牌厂商的球鞋交易。
炒鞋成了炒股。在暴利的驱动下,为了防止假鞋泛滥,也带动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鉴定。
而球鞋鉴定师,则成为球鞋交易平台上最神秘也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一个“真”或“假”,就决定了你这双鞋的未来命运。
对于球鞋鉴定来说,完整的配套包装非常重要,如果一双全新爆款,但是没有鞋盒,一方面可能被平台拒绝鉴定,另一方面,即便是鉴定通过,成交价格也将大打折扣。
“就比如这双41码的AJ倒钩高帮,目前市价16600元,如果没了鞋盒,最多只值12000。”
AJ倒钩高帮
小箫告诉记者,一般鉴定真伪,比较常用的还是毒和nice平台上的鉴别的服务,尤其是毒APP入局比较早,在鞋圈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口碑和客群都有了长年的累积。
“在平台上购买的,会赠送鉴定服务,非平台购买的,只要预约鉴定师,拍鞋体的详情照片发给鉴定师,根据鞋盒侧标上的货号代码信息、外观、内部走线等等,几秒乃至分分钟就能出结果,鉴定费只需5元。”
但是平台上的鉴定需要排队等待,火一点的鉴定师每天排队人次能有三四千,这样算下来, 鉴定费每日收入过万不是难事。
根据毒APP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初,平台有15位鉴定师,累计鉴定超过1620万件。
小伙鉴定5万双球鞋,揭秘最扎心真相:九成女生七夕收到假鞋
02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可如果是几十、上百乃至上千倍的利润呢?
天价球鞋炒到最后,并不是为穿,而是为奇货可居。
可这样看似火爆的市场和行情还能维持多久?“鞋炒不穿”屡屡登上热搜,越来越多圈外人士开始关注炒鞋,是否会加速泡沫的破裂?最后又是谁来为此买单?
一涨价就被低价扫货
一降价就被全额退款球鞋
卖家苦着脸:这日子没法过了
本以为,这样疯狂的买卖行为,能让球鞋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可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对于非官方直营的经销商卖家来说,反而苦不堪言。
在电商平台上开球鞋网店已经十余年的卖家老余,一听记者采访炒鞋的事,哭丧着脸开始诉苦,“我太难了,我们这些卖家都太难了,一些规模小店的店铺,都关店不知道多少家了。”
老余从最初玩虎扑、论坛,再到淘宝和如今的球鞋交易平台,因为喜欢球鞋,才开起了网店。原先风平浪静,还能赚点钱的日子,从去年开始被打破,节点正是“毒”和“nice”这样的球鞋交易平台风靡起来的时候。
在球鞋交易平台上,不同款式、颜色、尺码的价格随时都在波动,求购者多则价涨,出手者多则价跌,跟股票交易一样的原理。
“所以就造成,只要他们平台上某款鞋一涨价,我们卖家还没反应过来,就会瞬间涌进大波人来低价扫货,转手拿去平台上售卖赚差价;可是一旦降价,就立刻申请退款。”
老余说,原本卖家都有自己的销售节奏,比如库存有1000双,先溢价200元,预售100双,再根据市场行情,以预售的方式进行调价,或涨或减。
可一旦被扫货,库存瞬间就被清空,自己原本的销售节奏全被打乱。
“这还不算什么,如果买家赚了钱,他们也就不说什么,如果买家还没收到货就降价了,他们马上就来申请退款,这就造成店铺链接退款率居高不下,影响我店铺的权重,导致店铺排名靠后、买家搜索不到,别说影响销量了,这是影响生存啊。”
老余为了防止被扫货,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像‘毒’app上,个人卖家交易要通过平台鉴定验证真伪,而平台对包装卡的很严,如果盒子有破损之类的,很有可能鉴定不通过。”老余开始给鞋盒盖上“XX店,仅供个人买家,杜绝炒鞋”的字样。
可炒鞋贩子不干,不仅会要求退款,更有甚者,会要求老余按照平台上的实时交易价格给补贴差价,否则就去投诉。
长此以往,老余不胜其烦,更是苦不堪言,“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应付这种破事上了,还叫人怎么做生意。”
培养了四年的主管成了“家贼”
年利润率从10%降到如今不足4%
最令老余痛心的,还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损耗,而是人情。
老余此前的客服女主管跟了老余四年,算是店里百来号员工中工资最高的心腹之一。可没想到,因为炒鞋平台太火,主管按耐不住利益的引诱,和老公一起暗度陈仓。
“她先给自己设置成店铺vip9折拿货,而且她那边能看到我所有的真实库存,一次拍几十双,拿去‘毒’上卖,3个月拍了20多万的货品,还都是9折拍下的。后来有款式降价,她怕砸手里,又拿回来退,管仓储的员工无意告诉我,我才知情。”
老余说,自己是含着泪把她开除的。“按说你作为客服主管,看到其他平台涨价了,第一时间就应该来提醒我赶紧调价,保护店铺利益,怎么还能自己赚起差价,眼睁睁看店铺蒙受损失呢?”
如今,老余对这样的局面依然无解,要么就得24小时盯着各个平台的交易数据,实时改价,这实在吃不消,就只能把网店所有“尖货”全部下架,只卖“普货”,“尖货”只能挂在球鞋交易平台上出售。“真的是逼良为娼啊!”老余无奈自嘲。
在老余看来,现在贩子和顾客之间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全民皆可贩”,这对行业是很大的伤害。
“一些抗风险能力弱些的小店铺,关停的、退圈的不计其数,我们也不想做这种投机倒把的事,只挣该挣的钱。而且这样的风潮,让真正喜欢球鞋的人,也只能花高价去买。”
老余这两年店铺年利率直线下降,从原本的10%,降到现在不足4%,“这种生意,还有谁愿意做呢?”
有玩家给自己找好了后路
学文物修复的做起了球鞋修复
小箫在做球鞋修复
炒鞋风还会刮多久?会一直热下去吗?
对这一点,小箫倒是看的蛮开,“只要有人在玩,这个市场就会一直在,但价格会不会一直虚高,这就很难说了。”
小箫早早就给自己想好了后路——在滨江就读的学校旁申请了一间工作室,大学学文物修复的他,埋头做起了球鞋修复,还开了网店,十余平米的工作室里,除了小箫自己收藏的球鞋,桌子上还摆放着五六双旧球鞋,那是别人寄来,请小箫帮忙修复的。一旁,有各种颜料、修补工具。
小箫在做球鞋修复
通常接到的订单,大都是开胶、爆漆、裂纹、麂皮褪色等,根据修复的难度和周期定价,每天都有三五个订单,月成交额总有万把元。
小箫一边跟记者闲聊,一边随手拿起一双白鞋开始修复,磨边、清洁、开胶、上胶,有条不紊。“像这种鞋头开胶的,不能直接粘,要先处理干净,再修复上面的划痕,大约三到五天能修好,收费三四百左右。”
小箫说,真的喜欢球鞋的人,哪怕穿再破再旧都不大会扔掉。之前小箫修过一双破到宛如打过仗一样的鞋,几百块买来,修复好以后,1500元转手出去。
“趁着球鞋市场现在还火爆,应该趁着这波热度带动发展周边产业。市场也许已经饱和,与其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不如在一旁掉泥鳅。”
原本炒股的母亲,也在小箫的带动下,关注起了球鞋圈,准备“入坑”。
小箫告诉记者,过段时间,他也许会去开个抖音号,专门介绍球鞋穿着过程中的问题、怎么保养等等,说不定也能火起来。
专家:如果想着靠炒鞋赚钱
自己往往会成为那个泡沫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越来越火的“炒鞋”市场,对很多炒鞋的散户而言,因为实力有限,只能沦为收割对象。
而那些真心喜欢鞋子想买来穿的人,则不得不与几十上百万人去争抢几千双球鞋,最后只得高价入手心仪的物品。
“说炒鞋稳赚不赔的人都是外行,在2015年之前,10个人里9个人赚钱,2017年之前也是一半。就在这两年,炒鞋变成一个很有风险的行业,因为一双鞋你很难买到原价,你以市场价去买,就只能是看它跌还是涨,就跟买股票一样,真的有点赌博性质。现在炒鞋10个人有7个人赔钱,只有大商家可以赚钱,小商家就叫割韭菜。”国内球鞋界KOL夏嘉欢日前公开表示。
在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看来,饥饿营销的方式只能制造心理稀缺效应,不可能制造真正的价值稀缺性。
知乎金融科技领域大v半佛仙人表示,一个产品有炒作的价值,最起码要有一个保底的价值在那里,可以随时换成钱或者生产物资的东西。一个没法控制产量的市场,炒作价值为0。“消费主义的典型特点就是鼓吹消费等于社会地位,这是典型的消费主义陷阱。如果想靠着炒鞋赚钱,到最后往往自己会成为那个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