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关于豫章书院的事件网上再起波澜,现在部分家长为了使自家孩子戒掉不良习惯走向他们希望的正轨可谓是不择手段,前有"雷电法王"电击治疗杨永信,后有全面管制的豫章书院,其"劝学"方式不可谓不极端,是否有效暂且不论,对孩子内心造成了伤害是肯定且巨大的,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真正劝人向上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古代劝学的例子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化为己用。

劝学是如何阐述学习之道(劝学方式千千万)(1)

劝学

吴大帝孙权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的博士吗? 我只是想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劝学是如何阐述学习之道(劝学方式千千万)(2)

吕蒙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看清楚这件事情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辞而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劝学是如何阐述学习之道(劝学方式千千万)(3)

孙权劝学

这是孙权劝吕蒙读书,也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并没有武力强迫吕蒙读书,而是将心比心,以理服人,激发起其向学之心,最后的效果可见是上下相服、朋友相亲的局面。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举身边例、勤辍不一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劝学是如何阐述学习之道(劝学方式千千万)(4)

陶渊明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在这里陶渊明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劝学的方法还向我们提出了读书的建议,俗话说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本身,我们要学会从身边寻找例子来作为劝学的途径,同时劝人学习应该勤勤督促,光激起向学之心尚有不足,大多数人的惰性都是很难克服的,需要及时警醒。

臣子师旷的因材施教、老少咸宜

有一天,晋平公对一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问道:"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说:"您要是觉得晚了,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在和你说正经事,你怎么开玩笑?"

劝学是如何阐述学习之道(劝学方式千千万)(5)

师旷

师旷这才认真地回答说:"我听说,少年时期就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时光,但锐气逼人;老年时期才开始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微弱之光,虽然远远比不上太阳的光芒,但总好过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啊!"晋平公听罢,点头称是。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劝学的方式在于因材施教,作为大臣知道君主如何从而能做出恰当的比喻,作为父母自然更知道孩子是什么样从而因势利导,平时应该增进互相之间的理解。

劝学是如何阐述学习之道(劝学方式千千万)(6)

结语

现在教育上尤其是亲子教育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父母与孩子接触过少,太过放养,导致孩子误入歧途,如果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或者是不喜欢学习,作为家长应该顾及孩子的感受,不建议采取太过极端的办法,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万一造成心灵的创伤孰轻孰重应予深思。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说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