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法基本都是小字,今人好写大字,因为写大字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掌握其中细微。大到小易,小到大就难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特别是初学者普遍认为,把大楷缩小了就是小楷,把小楷放大了就是大楷,并且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照小楷写大字,对照大楷写小字,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妥的。

因为大楷和小楷是有着很多不同之处的,无论从用笔上,结体上,还是书写的执笔上,都不一样。用笔上:字形的大小决定了笔法的不同,大字应当方笔多于圆笔,小字形的字圆笔多于方笔,大字的实笔多于虚笔,应当多用实笔,少用虚笔,小字则相反,小字的虚笔多于实笔,多用虚笔,很少用实笔,大字要用实笔应当是笔中锋,小字要用虚笔可以多用侧锋。从大字到小字的起笔处藏锋的程度也不一样,大字的起笔处要用大藏锋芒毕露,到中楷的时候可以用小藏锋,到了小楷就可以直接切入。

学书法必写的50个字(学书书法大小字的技法区别)(1)

正如苏东坡所言:“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所以我认为欲小字有大气象,就是要把小字写出大字的“磅礴气势”来,这绝非一般写小楷之人所能及的。包世臣就曾盛赞王羲之的《黄庭经》“旷荡处直任万马奔腾,而藩篱完固有率然之势”,即是一例。大字缩小,因有气势,小字放大,亦有气势(叶恭绰语)。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这是卫夫人的《笔阵图》提出来的。因为,对初学者来说,小字难以控制,大字较易入手。也属先易后难的意思。再有,大字点画规整,法度严谨,先练大字有利于打下好的基础。卫氏的这个主张,被后世历代诸家所接受、所认同。明丰坊《童学书程》说:“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这个道理,清蒋和的《书法正宗》阐述得更为具体,他说:“初学先宜大字,勿遽作小楷,作小楷入手者,以后作书楷皆无骨力。”他是从练出字的“骨力”这个角度强调先写大字的。小字也不是不讲“骨力”,而是要求笔笔有意趣,笔笔有力气,标准更高、难度更大。

学书法必写的50个字(学书书法大小字的技法区别)(2)

所以,初学者不应急于练写小楷。 所谓“大字”多大为宜﹖康有为告诉人们:“以二寸、一寸为度,不得过大也”。字越小越难写,越大越难写。字过大,点画、布白、笔势相应要有大的变化,初学往往不宜把握。有了基础,再逐步写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