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胡丽华 杭州报道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回复网友有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停招依据”问题时表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转设思路为终止办学,2021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普通本科停止招生这所2008年成立,由同济大学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消息一出,不少同学表示“我学校没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各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对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各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对比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丽华 杭州报道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回复网友有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停招依据”问题时表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转设思路为终止办学,2021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普通本科停止招生。这所2008年成立,由同济大学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消息一出,不少同学表示“我学校没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学校获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后续将规划建设同济大学嘉兴校区。公开信息显示,日前同济大学与嘉兴市人民政府已线上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深化校地合作、共同建设全面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合作,打造长三角教育高地;推进人才交流合作,共享高端人才智力等。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看来,对浙江来说,这将更好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浙江高等教育实力与其经济发展成绩不相匹配,很多人提起浙江的大学,除了一枝独秀的浙江大学外难有其他印象,整体疲弱的高等教育格局是浙江发展的一块短板。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在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地域优势下,近年来浙江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教融合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2.4%,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114.9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11万人,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5.9%和73.2%;3所高校20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7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12所左右高校进入全国一流行列,6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部分学科(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500个专业入选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外引内培,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壮大
直到今天,浙江无论是“985”“211”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仅有浙江大学1所。不只是高水平大学,从高校数量来看,浙江也不占优势。根据教育部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浙江109所。普通高校数量位居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江苏省(168所)、广东省(160所)、河南省(156所)、山东省(153所)、四川省(134所)。
在家底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扩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成为浙江破局的关键所在。引进外部资源,与其他高校“牵手”合作,成为浙江“补短板”的有效途径之一。
时下,一些成果已经开始显现。2014年,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正式成立;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宣告中法航空大学正式落地杭州;2020年,浙江省设立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
注重向外借力的同时,浙江还做好了“两条腿”走路的准备,发力省内高校建设,优化完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打造高水平大学集群。
如《规划》提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引导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区重点聚集。在推进高校特色发展方面,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引领辐射带动浙江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月,西湖大学宣布首次开招本科生,按照西湖大学计划,今年在浙江试点本科招生,人数不超过60人。
“以博士教育为起点办学的西湖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这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曾刚解释,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湖大学的受益群体与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将使更多人有机会走进高水平学校,推动浙江教育生态不断良性发展。
此外,宁波也将迎来一所新的大学,当地提出“加快建设甬江理工大学(暂名)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大力引育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
记者注意到,3月25日,教育部官网刊发“浙江省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其中浙江省提出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新模式,加快打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格局,意味着浙江省在优化高校布局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科教融合,科研与产业合作提速
高校、科研院所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曾刚表示,早期粗放型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关系不明显。而在科技创新越来越关键的时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直接挂钩,“浙江发展到了这样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和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点光靠企业不行,必须依靠大学和人才。”
如今在浙江,这种由“政产学研”深度结合所释放的市场潜力也正在被加速挖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创新中心、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等一批研究院相继引进设立,进行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并将适时开展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
比如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年初开工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将建成国家安全创新中心、电磁空间一体化创新中心、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三大学院,一期建设工期为2022-2024年。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培养产教融合研究生不少于2100人。
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计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0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8家。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双一流”高校在浙江布局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占比达39.7%。
与此相呼应的是,浙江还将进一步狠抓科技创新、高校资源与人才引进等方面工作,以期在新时期汇聚更多优质科教资源。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聚力科教赋能、提升产业能级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将加快推进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力引进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各地引进培育一批学科水平国际流的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鼓励省重点建设高校冲刺国家“双一流”或A 学科。坚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三位一体”,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支持行业特色高校面向地方需求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当前,浙江面临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的重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水平是其关键抓手之一。曾刚建议,对浙江来说,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要注意体制机制的配套和管理,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全省优质均衡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