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王孙”的“猴三儿”——猴狲——猴子(草不黄俗话说012:张王李赵空背名〔二〕),附载在它身上的文化信息特别丰富这不,“猴急”就是一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草不黄俗话说227猴急了 草不黄俗话说227猴急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草不黄俗话说227猴急了 草不黄俗话说227猴急了
被称作“王孙”的“猴三儿”——猴狲——猴子(草不黄俗话说012:张王李赵空背名〔二〕),附载在它身上的文化信息特别丰富。这不,“猴急”就是一条。
【猴急】<形>十分着急,急不可耐的样子。①北京官话,北京:我看着他~了半天。②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他为啥那样~?说不定鬼丫头肚子里已经有了东西。③吴语,上海,浙江诸暨。南天云《他玷污了记者证》:“我当只想,这些人为啥全都一样的~?”④粤语,广东广州、香港:但他并不~。
郭掌柜 还礼不迭道:“你别那么~,你且坐下,我给你说。”(《孽海花》第二二回)
他此时右手拿着帽子,左手臂弯上挂着西装上褂,站在密司李的桌子前,脸色很~。(茅盾《泡沫·第一个半天的工作》)
也说“猴手猴脚”:
【猴手猴脚】形容人不沉着。〔例〕你不再是个小孩子,还那么~的,怎么行?(汉语非本义词典)
为何是“猴急”而不是“猪急”、“狗急”,或者“鸡急”?有说曰:
因为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如同人着急时的表现。所以猴急非常形象。(360百科)
恐怕也是皮相之“表象”说。
一、与“猴急”关联的词
我们看看可以类比的一些说法。
(一)二字格
【猴狂】慌慌张张。闽语,台湾。
【猴擒】着急;心急。粤语,广东广州:佢好~,一阵间就想学会(他心很急,一下子就想学会)
【猴极】<动>发急;耍赖。吴语,上海松江。
【猴急】
【猴失】乱动。①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②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定定儿坐底,再嫑~咧,小心出个啥事。
不稳重;顽皮。①中原官话,相近吐鲁番。②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没见过这号子~娃娃,一会都闲不下。
(二)三字格
【猴儿快】极快。北京官话:跑得~。
【猴急相】又急又贪得样子。吴语,上海。彭瑞高《贼船》:“他天生一副~,未动筷子便眼睛发亮。”江苏江阴:我从来呒不看到这种~。唐人《金陵春梦》:“蒋中正却中意这个俏大姐,于是一副~。”
【猴跳跳】
【猴刨刨】猴急。“刨”音[páo],文中暂用“刨”代替。
【猴暴暴】猴急。
以上两条见诸广安话。
【猴脾气】<名>喜怒无常。东北官话。刘建卿《珊瑚》:“你得告诉你媳妇,你妈那~,她爱说爱闹,别都往心里去。”
(三)四字格
【猴急武急】<熟>手舞足蹈。西南方言,云南镇雄。
【猴跳武跳】<熟>形容乱蹦乱跳的样子。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一个二个像疯了一样,~的,那是啥子舞?
【猴抓武抓】<熟>,同【猴跳武跳】。
【猴急刨躁】猴急。“躁”为平声。
两条广安话说。
【猴胶猴手】<熟>毛手毛脚。闽语,台湾。
【猴猴失失】<熟>好动而不稳重。①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②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都快十岁啰,还一天~底,像个娃娃一样。
【猴急乒乓】形容发急发火的样子。吴语,上海松江。
【猴形极状】形容撒赖发急的样子。吴语,上海松江。
二、“猴急”之“猴”:急也。
从“猴……武”的格式推测,“猴”亦“武也”。跟“武也”之“猴”关联最紧密的是【(卋夲)】和【纠】。
【(卋夲)】《说文·夲部》:“疾也。”《石鼓文》:“帅彼銮车,(卋夲)欶阗如。”《集韵》许勿切,入物晓。术部。
【纠】《类篇·糸部》:“纫也。”《玉篇·丩部》、《玄应音义》卷一“纠纷”注引《广雅》:“急也。”
“螣蛇蜿而自纠”李贤注:“缠结也。”(后汉书·张衡传) “青纶竞纠”李善注:“缭也。”(文选•郭璞〈江赋》)居黝切,上黝见。幽部。
系组词有:
【慌】慌张;慌慌张张。
【(忄工)】《玉篇·心部》:“急也。”《集韵·东韵》:“急意。”《集韵》沽红切,平东见。
【忴】《玉篇·心部》:“心急也。”《集韵》其淹切,平盐羣。
【忦】《类篇·心部》:“急也。”古黠切,入黠见。月部。
其他如“縆緪絙揯径行检→紧弦禁→剧拘徽绞”等,例多不举。
三、“猴刨刨”之“刨”:躁急也
“猴刨刨”之“刨”,当即“孚浮”的方言音。
【孚】:浮躁。《玄应音义》卷八“未孚”注引《礼》云“无䞯越”郑注:“疾也。”
“羸豕孚蹢躅”王弼注“孚犹务躁也”孔颖达疏:“羸豕谓牝豕也。羣豕之中豭强而牝弱也,故谓牝豕为羸豕。隐质而淫躁,牝豕特甚焉,故取以为义。”(易·姤)芳无切,平虞敷。幽部。
关联的词有:
【䞯】《玄应音义》卷十三“孚谴”注:“孚,字体作䞯,同。”
【拊】《方言》卷十二、《广雅·释诂一》:“疾也。”芳武切,上麌敷。侯部。
【(言弗)】《正字通·言部》:“言急也。”方味切,去味非。可参。
按:川渝有【心慌刨躁】(急躁;性急。躁,平、去),或以为即“心慌跑爪”,其实读如“心慌浮躁”可能更确切,而“心慌跑爪”的理解,可能是联想到“狗捊〔páo〕搔”而形成的:
川渝之公狗撒尿后足爪抓地,即“孚蹢躅”,乃浮躁之表现。捊〔páo〕即虎跑泉之“跑”,或作“刨”。
其实二者情形一致。至于“猴暴暴”,可以是“暴”如字读。
川渝还说“搞[hōu]了”、“闹[hōu]了”,[hōu]也当与“猴急”之“猴”关联。
四、“鸡不戴帽子,猫不穿裤子”
“猴急”这种谐音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举个例子。
倚(哥):搁倒啊!(唱)你打别人的孩子心不疼!(白)当真话啰,我不是你亲生的儿子嗦,要打,你自己生几个来打嘛! 王(春娥):奴才,这话是谁人教你说的? 倚:你猜来。 王:为娘猜不着。 倚:既然猜不着,你送我读书望我做啥喃? 王:自然望儿成名做官。 倚:好道!二天我连官都当得来,连这个话我都说不来吗? 王:你、你、你说倒说得好,只是说得太迟了! 倚:那明天早晨起来,鸡不戴帽子,猫不穿裤子我就说,该不迟嘛!
王:栽林养虎,虎大伤人哪!(唱小三板)听他言来急如火,这奴才说话太可恶。哭一声薛郎夫等着我,夫妻同去见阎罗。(川剧《三娘教子》台词)
这“鸡不戴帽子,猫不穿裤子”是啥意思?反复揣摩,我想可能当读如:
鸡〔急〕不戴帽子,猫〔毛〕不穿裤子
后边有“听他言来急如火”的话,因此,鸡——急、猫——毛的读法当较确,足证“毛”即“毛手毛脚”之“毛”、“发毛”之“毛”,是“武”的古音遗存。也就是说,急、毛是一个意思。台词意思大概是:你说“太迟了”,那我就明天一早(而不是现在!)不戴帽子、不穿裤子就立马说总不得迟嘛。这是倚哥对其母的撒娇调皮话。是不是这样,写出来以求教于川剧剧本作者、川剧研究专家曾祥明先生及其他川剧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