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级,按照我们现在的认知,商朝可以分为先早晚三个时期商朝第一任君王商汤之前为先商,商汤之后迁都到阴之间为早商,迁都到阴之后为晚商。之所有这样的划分,是因为现有的史料中都发现了对于商朝君王称谓的变化。成汤之前的商王被称为仙宫,之后的商王被称为先王。

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变化呢?这样的变化又与商王朝都城的迁移,是否存在直接关联等等?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定论。至于商王朝的祖先呢,学术界同样也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有学者认为分别提出了来自于东方,西方,北方三种假说,但也仅限于假说而已,都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

根据尚书的尚书引告的记载,说明商在夏之东。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是在华夏版图上。商朝存在于版图偏西的位置,而商朝则是发源于夏朝的东面。虽然这部尚书的记载作为依据,但是经过现代学者考证,尚书最早出现在时间,仅仅是先秦时期。距离尚书记载的商朝,还隔着一个据说有着844年历史的周朝。所以呢,上书的记载中有多少准确,真实可考证的成分也就不好说了。

商朝的墓是谁毁了(世界未解之谜-商朝那些事2)(1)

历史上其他有关于商朝记载的文献。也大多出现在很多年后。比如东周的竹书纪年,西汉的司马迁的史记,除去和考证的记载,即便是我们公认了关于商朝的事件。也只有前期几经迁都和末代君主帝辛,于战败后自焚而亡等一个手掌都能数得过来,毕竟有了成体系的文字之后,我们对于800年前的朝代都不能说是彻底的了解。更何况是几千年前呢?

即便考证如此艰难,我们现在依然认为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过当时文字记载的国家,关于商朝的起源,东西方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西方学者认为商朝是来自于西北的蒙古草原,处于青铜时代的游牧部落入侵华夏地区之后征服了上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后建立的同时,西方学者也不认同夏朝的存在。

东方的学者们则不认为几千年前的游牧部落有能力从蒙古草原来到黄河流域。他们认为红山文化才是商朝最早起的脉络之一。经过几次迁移,最终来到夏的东部,也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根据史记记载,商朝共有30位,君王平均在位时间很长,除去我们熟知的汤和帝辛,中间还有28位君王,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第十位君王子伷在位时间75年,在位时间最短的则有两位君王,分别是第二任君王太乙和第26任君王子嚣。两人都只在位一年,关于在位的时间,我们觉得仅仅是个参考。而且传说的成分更大一些,没有实际的学术价值。

这里还要提到之前那个平均年龄的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对于平均年龄有着很深的误解,所以这里也回应一下,这个平均年龄只是个参考,既然是平均。那肯定会有超过或者低于这个标准的实际标准。

但是如果当时个体年龄远超过平均年龄,甚至到了两倍的话,这样的话,除非有遗骸作为证物,否则很难相信有这个存在的个体。

咱们举个例子,2020年,我国的平均年龄72岁。那肯定会有人说了,哎,我身边有很多活到了80,90,甚至100岁的人。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有人活到了140岁,达到了平均年龄的两倍。

大家会相信吗?除非我们找到这个140岁的人,并通过化验骨确定,确实是140岁才能让各位信服吧。另外还有些朋友留言,用姜子牙来反驳我。我觉得这样就比较可笑了,这个姜子牙是否存在过,还有很大争议呢,用这个可能都不存在的人来反驳,不知道这个逻辑是怎么想的。

如果不信啊,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姜子牙这三个字,看看生卒日期前是不是有个约字,连生子无年月都不确定的人,怎么能确定存在呢?我知道,一说到姜子牙,肯定又会有人来反驳了。这里呢,我们想给那些反驳的人提个建议,就是找到姜子牙确实存在的证据,再来说吧。

具体步骤呢是通过你们认为真实的资料去考证姜子牙的所在地,然后通过考古发现,找个同一时期的目的找到遗骸之后对比年限,或者找到墓志铭证明这就是姜子牙的墓。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术界彻底承认姜子牙的存在吧。姜子牙的话题我们会在周王朝的部分详细说。现在再说回我们的商场。

从制度方面看,商王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的最高辅政官员,最初只有府相一人。武丁时期增加为三人,成为三公。按照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当时的商朝应该是政教合一的朝代。商王朝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要处理宗教方面的事物。商王朝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常备军队,并且分封诸侯。

商朝的墓是谁毁了(世界未解之谜-商朝那些事2)(2)

诸侯对商王朝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为王朝服役,向王朝进贡,为王朝庶边随商王征伐等。至于这些诸侯跟商王的关系,是不是就像周朝一样的血亲就不得而知了?

从文化方面来看呢,和世界上同时期的文化相比,商朝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还是军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商朝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商朝的数字系统甚至超过了古巴比伦和古埃及。

此外呢,手工业的超高成就也是商朝的一个代表。通过现阶段的考古发现,商朝手工业的门类齐全,技术含量高,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青铜野畜。在人类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在商朝时期铸造的。

此外,瓷器和丝绸已经完成了完善的产业结构,手工业的成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为了方便交换商品,商朝还开发了货币系统,用天然的海贝支付商品。

商场晚期还出现了铜贝,说明商朝的商业系统对于货币的需求量十分的巨大,否则也不会着急自己浇筑钱币了。商朝的商业活动十分发达,我们今天依然用商人,商品这样的词汇,关于商朝的情况,我们目前的认知大概就是这些。

只不过因为时间实在是太过久远了,那些争议问题都没法进行有效的考证,所以除非有重大的考古发现,否则很难详细说明商朝当时的社会情况。我们这里只有一个争议比较大的是,就是关于商朝第一任君王汤的争议,就是关于汤的陵墓之争。

这个争议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两方谁都无法说服谁,所以现在的结果就是有两个汤的陵墓同时存在。一个在安徽泊州,另一个在山东草县相比汤和商王朝的争议,反倒是黄帝陵和炎帝陵,这些再早于商朝一个朝代的文化遗迹,没有多少争议了。

这说完的商朝,我们再来看看这封神演义中的商朝。

很可惜,在这部小说中,仅仅在开头的地方用几段来描述商朝,而且还是从汤反抗夏桀之后,一下就跳到了帝辛,也就是纣王关于商王朝中间的发展历程,根本没有介绍。只是留给我们一个偷梁换柱的成语。通篇来看,封神演义所跨越的历史年代,仅仅是纣王一个君王。

然而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仅仅是纣王,一个君王就包括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是不是说明,即便是磅礴如封神,也无法填满整个商王朝呢?

我们继续商朝的话题啊,因为目前对于商朝的认知还不是很明确,所以这里我们只能采用共识比较多的材料。不过虽然共识较多,但也未必就是事实。

举个例子啊,史记中说,皇帝的母亲感应天象而怀孕,25个月后生下皇帝,各位觉得这样的记载合乎我们认知的常识吗?所以有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