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啾妈童书会

当我们的孩子初临人间,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便以爱之名义对小小的人儿抱以深深的、美好的期待。从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到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成为学霸,再到希望孩子成为有所成就的人……

也是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天起,我们总希望自己能给予孩子更多,能够一直守护他,希望他的成长一路坦途,没有伤害,没有磨难……

可是,如果只允许你对孩子有一个期待,你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时间只允许你教会孩子一件事情,你希望能教他什么?

绘本《妈妈让我卖茄子》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究竟是什么)(1)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老来子,爸爸妈妈是穷苦的农民。在“我”十岁的时候,妈妈突然变成了厉害的鬼,逼“我”去卖茄子养家糊口。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其间伴随着羞耻与恐惧。然而在这种不得已的逼迫下,“我”慢慢卖出了兴趣,懂得了挣钱的辛苦和快乐。

可是变成鬼一样凶恶的妈妈却得了“白血病”去世了。

原来,妈妈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狠下心来,逼“我”学习怎么活下去。

原来,妈妈凶恶、严厉的背后是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巨大而深沉的爱。

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究竟是什么)(2)

绘本粗线条的图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粗粝,而在看似有些古怪的画面里,却隐藏着父母对于子女的最柔软的爱。读到最后,相信许多读者都会潸然泪下。

许多妈妈都有同样的感受:当了妈之后就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并且特别怕死。时常会陷入“万一没有我,孩子该怎么办”这样的自我诘问中。

因为爱的深切,所以忧虑深重。也许妈妈们绝大多数的忧虑仅仅是“想太多”,但是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没有谁能够时刻伴随孩子左右,为孩子遮挡所有风雨。孩子终将离开父母,或近或远;孩子终须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或早或迟。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究竟是什么?

《妈妈让我卖茄子》是文字作者原田刚的真实故事,他用他自己的故事告诉广大家长:把孩子培养成坚强的人!

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究竟是什么)(3)

和同是80后的家长交流育儿经,以自己曾经所受的教育来反观现在的教育,许多家长都提到一件事: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一代,在自己小时候,父母总是对自己说,你只要专心学习就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不用管。

于是许多人,直到上大学离开父母才开始慢慢学习独立生活,有的人甚至直到成家、成为父母后才在慌乱中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

每个父母,都会本能地给予孩子“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美好祝愿,而除了这些,我们的孩子还需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该如何自处和应对;当某天走出家人的保护伞,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接纳和面对浩大的天空和无边的世界,以及承受随时可能降临的风雨交加。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如果父母只能给孩子一份礼物,那么希望这会是一份让孩子在今后长长久久的人生里可以受用不尽的礼物。

让孩子拥有依靠自己生活下去的能力,拥有面对生活困难和生命无常的勇气,这正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成长礼物。

“即使我不能保护你,但你能够以自己的思考去行动。”在这个“妈宝”、“巨婴”盛行的当下,这样的故事更显得意义重大。

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究竟是什么)(4)

除了依靠自己坚强生活的勇气,在《妈妈让我卖茄子》这个故事里,我还看见了另一份勇气,那就是勇敢地接纳不够完美的家庭和自己。

“我”出生的时候,妈妈四十多岁,爸爸五十多岁。同学们的妈妈全是年轻的妈妈,而“我”的妈妈看起来像个老太太。 别人家的妈妈能做各种各样时髦的菜,而“我”的年老的妈妈不会做,而且,因为穷,饭桌上、饭盒里,黑乎乎的,都是茄子,以至于“我”连做梦都梦见茄子变成鬼来追“我”。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不是件幸运的事。可是妈妈总是满面笑容,虽然家里穷,却每天都充满了笑声。“我”最喜欢妈妈笑,“我”一定也在无形中受到了妈妈的感染,即便童年的生活有苦难相伴,但是“我”依然成长成了一个乐观坚强的人。

作者原田刚的老师这样评价作者(即故事中的“我”):“从我认识他的时候起,原田君就是一个从不会叫苦叫累的人,他是一个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甚至可以在逆境中变得更强大的人。”

一向不爱鼓吹苦难、感谢苦难的论调,苦难不值得歌颂,可贵的不是苦难,而是正视苦难的态度。

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究竟是什么)(5)

《妈妈让我卖茄子》这本绘本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并不传递逆境使人上进,感谢曾经的苦难等这样说教式的论调,也不以苦难和无常来加码感情戏,博取人的同情,而是真实地记录那些经历,平静地正视曾经的苦难,接纳不完美的出生,勇敢地活出自己。绘本以非常真诚的态度引发我们去对家庭教育做一些思考。

爱子心切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恨不得倾其所有,给予一切犹有不足。我们害怕孩子会去对比,害怕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如别人而失落沮丧。可是物质的追求是无穷尽的,你永远不可能拥有最多,只能一再寻求更多。

而过度地比较和追逐容易失去自己。

故事里的一家人,在贫穷里,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怨天尤人,他们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自己的生活,并且依然能够开怀地笑出声来。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出来的作者,养成了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这种心态比现实的财富更为宝贵。他用他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没法选择出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人生,坦然接纳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勇敢活出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