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高平古楼一直是高平市的地理标志性建筑。人们但凡进城,都要去看看古楼。古楼建在高平城正街的中轴线上,南望南城门,北看旧县衙(现政府所在)。西边是北大寺,东边是市北街繁华闹市。古楼门前异常热闹,有卖烧豆腐,卖肉丸的小摊,还有卖琉璃圪蹦儿,卖纸风车,打麻糖的小贩。游人众多。

古楼的创始年代不祥,要我分析起码是宋元建筑,而不是明清时代建筑。三层重檐悬山顶,檐角飞扬,巍巍壮观。简约风格的门窗。檐下有额枋,雀替。下有幽长的青石道拱门,宽一米多,只容一辆马车通过。西边有石梯,两边青石护栏,小孩子们常在上面溜坡玩耍。

高平名胜古迹有哪些(创建二千年的高平古城之古楼篇)(1)

高平城古楼旧照

古楼西边墙上留侧门,山墙上有并排的两窗户。再往上看有花墙,梅花图案。主建筑是两层木楼,每层有立柱支撑。雕栏画栋,造型精致。两侧是青砖耳楼,梯形而上。在三层上围一小院,有独立的门窗。屋背上有琉璃脊,上有龙头,麒麟等神兽。

鼓楼下面竖了旗杆,高约十余米。过去每逢县里大型集会,游行,都在古楼西边的空地上举行。我记得过去有个叫忠秧的大学生,因受刺激精神不正常,穿件破旧的军大衣,常站在鼓楼西边的台阶上,望着天空,大声背诵毛主席语录,讲着谁也听不懂的故事。别人问他啥他也不理,自顾讲故事背毛主席语录。

古楼,高平老百姓常叫它鼓楼,叫习惯了一直叫。事实上是因此建筑太过古老了,才叫古楼,历代县志上都记载为古楼。古代人没有钟表,靠晨钟暮鼓报时,晚上有打更巡夜的。有人说古楼上有面大鼓,还有长矛大刀等。我小时候上古楼的二层上看过,只个头小看不见门上窗栏里的东西,从门缝看里面黑乎乎的,怕里面有鬼,看一眼就赶忙跑下来了。

后来古楼在1974年拆毁,原因是古楼横挡在大街上,古楼下的拱洞太窄,过不去汽车,影响了交通。当时掌权者王某是本地的一个工农干部,没啥文化,就拍板拆掉了古楼。拆了古楼,高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没有了,老百姓意见很大,街头巷尾议论,斥骂,又无可奈何。政府大院当时有理发室,澡堂,机关干部也是议论纷纷,说太可惜了,有人甚至要联名上状,要求恢复高平古楼,结果是不了了之。只把正街改成古城路,以示纪念。

我听大人们说过,古楼的二层木楼里原有一囗大铁钟,跟城西原府君庙里被日军毁掉的大钟一样大,几乎占了整个楼层。古楼的顶层有块四面造像碑,现在收藏在高平市文博馆。碑身高1.75米,宽0.66米,厚0.27米。四面雕刻许多的小佛像。碑首为半圆形,碑身四面造像为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刻制,保存完好。

如果按照四面造像碑上时间所记,高平古楼应该是首创于公元558年的北齐天保年,距今一千五百年了,所以才叫古楼。高平古楼应与高平建城时间同步,与羊头山北巍石窟造像群,与建宁资积寺的千佛造像碑时间同步(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96年)。

高平名胜古迹有哪些(创建二千年的高平古城之古楼篇)(2)

建宁的千佛造像碑

高平古楼远远要比平遥古城的创建时间早一千年,历史文化内涵自然也要厚重得多。高平古楼若是保存下来,无疑是全国创建年代最久远,并且是唯一的古建。就跟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高平祟明寺大殿断粱结构,高平王报村二郎庙金代戏台,高平七处元代民居那样,成为全国历史古建筑不可多得的孤本范例。

可再好,再精美的历史文物古建筑,年代再是全国最悠远,它没有在二千年战火中损毁,没有在八国联军侵略时毁坏,没有在小日本鬼子入侵时毁掉,却在当代毁在当地的自己人手里,实在是可悲,可叹。无语,泪奔!

本来昨天我发了《二千年高平古城的前世今生》反响很好,阅读率二千多,评论,点赞数十,今日头条赏脸给了一百分钱的流量奖励,想再写点高平古城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和高平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可写了高平古楼的遭遇,便己泪流满面,实在写不下去了,只待平静心态后再动笔了。

(本文作者为智者咏冬,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和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