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光中在《乡愁》 里这样写道: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诗人的乡愁,除了亲情,更延伸出了家国情怀。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1)

小时候,交通不便捷,书信的来往就是那小小的邮票。长大后,出门在外,也是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递着父母子女之间的问候与关怀。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父亲在里头!

无论走多远,像风筝飞得再高,都会有根无形的线在心头,那根线的一头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2)

哪里有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故乡。

无论你得势,或者穷困潦倒,他们都会一如既往,疼你爱你。不会因为你的地位,条件改变而改变。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故乡也无归途。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3)

诗人席慕蓉也在她的《乡愁》中这样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永远的守望者。

那是我们永远的故乡,永远心灵的港湾。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4)

你的幸福父母为你们欣慰,你的苦难他们情同身受,竭尽所能为你们去分担。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季的边关听着孤雁的哀鸣,在那个白露时间更思念家乡的亲人,想着故乡的圆月,心中有了强烈的思念与忧虑。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5)

月是故乡圆,情是故乡浓。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可永远走不出父母的视线。

小时候,那个每天都想离开的地方,长大后走得很远,却是永远很难回去思念的地方。

伴随岁月的流转,尤其是某些节日,那些关的故乡的一切成了最美好的记忆!习惯于在他乡寻找着与自己故乡有关的节日里,那些记忆里的快乐,但所有的寻找和尝试都是徒劳。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在那样的时刻,寻找和故乡相通的一切时,故乡,异乡,反衬在一字之差里的追思里。

如今,父亲永远长眠在他最爱的这片土地,他耕耘了一辈子的家乡。从此后,故乡再无春秋,只余冬夏。

如今,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和我们住在一起。故乡真的成了故乡。

父母归去只剩归途(故乡父母来处与归途)(7)

这次给父亲上坟,在他住过的房子转了一圈,含着泪拔掉了很多院子里的杂草,在离开屋子时,再也没有父亲的嘱托,那曾经的笑容,将永远不见,想来令人潸然泪下。

衰老与离开是人生永远脱不过的宿命。

多少年之后,我或许也像你曾经迎接我一样,穿过黑暗的深夜,在黎明与你相见,再次牵着你的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