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倒置既可见于病理情况,也可能为功能性,两者有时难以鉴别。应全面观察心电图改变,并结合临床予以鉴别。以下几种类型的功能性T波倒置具有一定特点,较易识别。

心电图t波高尖见于哪些情况(常见的功能性T波倒置有哪几种)(1)

1.持续性幼年型T波

正常婴儿与儿童右胸前导联T波常倒置,有时可持续至成年,发生率约为0.5%~4.2%,故称为持续性幼年型T波。

存在如下特点:

2.心尖现象或孤立性T波倒置

多见于瘦长型健康青年。发生机制可能是因心尖与胸壁之间的接触或压力,干扰了心室的复极过程,致使T波倒置。

存在如下特点:

3.过度呼吸T波异常

在正常人过度呼吸可引起T波倒置。有时运动后出现的T波倒置,事实上是过度呼吸引起的。过度呼吸引起的T波异常可见于11%的正常人。过度通气20秒后即可出现T波异常,60秒后更为明显。此种现象的发生机制有人认为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早期心室复极的非同步缩短所致,故可伴有Q-Tc延长。事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此种情况的发生。

4.直立性T波倒置

无力型的人直立时II导联T波可倒置,偶尔,平卧时的II导联T波倒置,深吸气与直立时T波倒置加重。此种情况在神经性循坏衰弱症患者中较易发生。至于其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因此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防止此种变化。

5.餐后T波倒置

饱餐后30分钟内可出现T波倒置,在I、II、V2~V4导联均可出现。空腹时描记心电图或饮食中加氯化钾3g可防止此种T波异常。

6.心动过速后T波倒置

室速或室上速发作终止后可出现T波倒置与ST段压低,QT间期通常延长。此种ST-T改变可持续数日、数周,甚至数月。

至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青年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后T波倒置,追踪观察多年,心脏并无病理现象出现,故有人认为为功能性改变;但老年患者心动过速后出现T波倒置,并持续时间较长,很可能为病理性,反映心肌损害。另外,根据最新概念,可能有部分属于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7.情绪刺激引起

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刺激可引起一过性T波倒置,在II、III导联特别明显,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