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1)

全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2)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3)

这章历来理解分歧很大,不同的人以及不同时期的人理解都不甚相同。其实这也没什么,文字记录都有差别,何况对于意境的理解。《道德经》本来就晦涩难懂,措辞也比较深邃,有那么多不同理解是对的,统一的解释才可惜了这部千古名著。

释文:

天地并没有所谓的仁义慈悲,万物都像是草扎的祭品,在天地眼里并无特别。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扎的祭品一样,让百姓自作自息,顺其自然。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箱子,一旦运行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无穷尽。大道恒久客观,言行干预反而导致势穷力屈,不如保持中立,守住内心的虚静。

逐句分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4)

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意思,天地并没有人间的仁义慈悲,不一定要延伸太多。世间万物本身就是平等的,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因为人把物品分为三六九等,而对于天地来讲,万物并无差别,你存在抑或不存在,地球依然那么旋转。人类自诩高级物种,其实与祭祀的草狗无异,本来就无所谓尊贵卑贱,人类也不例外。人类所推崇的仁慈正义,这不过是人类的法则,而不是上天的。天地自己独立运行,周而复始,并不会因为世间万物而心生怜悯或者施加干预。你喜,天地是那样,你悲,天地也还是那样,无悲无喜才是天地的性格,无仁无义才是天地的特征。

那么伟大的统治者呢,最好的做法是效法天地,道法自然,抛却仁慈与尊卑,对待百姓也有如草扎的祭品一样,不去干涉,让百姓自作自息、安居乐业。那些认为等级有序,言必称仁义的儒学之辈要注意了,不要读了四书五经就可以褒贬他人,设置尊卑贵贱了。真正的圣人是不分贵贱,无差别对待老百姓的。

老子这里明显是反对儒家强调的仁义礼节和尊卑有序的。老子是从本质上来看问题,孔子只是从现实中看。老子的思想其实非常深刻,在那个2000年前居然看得如此通透。已经比我们现在的人人平等理念先进多了,并且早就洞悉了宇宙天地的运行规律,也分析了建立统治者与老百姓长治久安的关系。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5)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下大道不是很像一只巨大的风箱吗?(橐龠tuó yuè,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是一个大风箱)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6)

它里面空空如也,然而鼓动起来却绵绵不绝,永无穷尽。多言数穷,也有说多闻数穷的,意思一样。

即大道恒久客观、不偏不倚,言行干预都是对平衡的破坏,只会导致势穷力屈,不如保持中立,顺其自然。要知道天道无常,世界终究是平的。

朋友们,圣人早已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往往看一时,而没有看到一世;我们往往只看到一面而没有看到多面;我们以为万物有别、尊卑有序,我们以为通过教化来产生差异,通过财富来划分阶级,岂不知人人平等,万物同源,一切从本质上看都是一样的。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7)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我们总想与众不同,制造差异,通过区别来体现优越感,殊不知在天地眼里只是草狗。我们常以为要拼爹、拼学历,爬高高、赚多多,以为赢者通吃,殊不知天道非人道,世界终究是平的,你以为你得到了,你以为你赢了,你以为你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然而呢?你仍然与草扎的狗无异。

读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老子第五章读书笔记-天地不仁)(8)

这章,老子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就是万物平等,我们应该抛弃仁慈外衣,减少人为的设置和干预,还世界以自由和清宁,这样人们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这还不值得我们学习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