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1)

▲周赢在《老鹳窝》中饰陆槐根

题记:爱上戏曲,他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梨园舞台绽放着别样生命芳华。周赢,同伴们称他是梨园骄子。

周赢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带着好奇和疑问找见了他。当时,他正在我们村(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女娲庙一间简陋的房子里休息,唱戏期间,他就住在这里。

生活中的周赢,谈笑间,爽朗刚健,身上散发的男子气概让人很难把他与90后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90后,更是优秀的蒲剧人。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2)

▲蒲剧《老鹳窝》海报

随便聊聊吧,他笑着说。蒲剧《老鹳窝》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临汾蒲剧院小梅花团因这部戏誉满戏曲界:《老鹳窝》于2017年6月24日在洪洞文化中心影剧院首演;2017年9月16日至17日亮相山西省首届艺术节并参与杏花奖评比演出,一举荣获了山西省十五届“杏花奖”戏曲编剧、表演、音乐设计、舞台美术四项大奖;2018年2月2日,列入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10月6日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参加由中宣部、文化旅游部主办的2018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与会领导和专家给予“该剧演出精湛,名不虚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梯队整齐,青春靓丽”的高度评价……

蒲剧《老鹳窝》让临汾小梅花团这群80后、90后担纲主演的年轻人扬名戏曲界。这群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蒲剧的希望,当然,也是戏曲的希望。领衔主演的周赢以及田艺蓉、刘晶、范凯、张蕾、崔宁宁等优秀青年演员亮了戏曲人以及戏迷的双眼!戏中,周赢演男一号陆槐根,四十多年的跨度,从青年到老年,他演得行云流水催人泪下。这出戏,我看了不下五遍。


同样的戏你能看五遍,同样的电影你会看五遍吗?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你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不同的闪光点,这次这个点,下次另一个点。他不失时机见缝插针说着戏曲的好。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3)

▲周赢在《老鹳窝》中饰陆槐根

你演得真好,我由衷赞叹。他说自己仍在探索之中,比如陆槐根,青年时期怎样出场,老年时期又怎样出场,装扮、身段,即使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还在不断揣摩。说到这点他对任跟心院长大加赞赏,说她《土炕上的女人》演得才叫好,用专家的话来说,已经到了化境,自己还差得很远。

对于陆槐根这个人物的塑造,他曾写过一篇论文《演人·演事·演情》,发表在《蒲剧艺术》杂志上,他写到:演戏就是演生活。演生活中的“这一个”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以及他在经历这些事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情感内容。把这些内容用戏曲美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奉献给观众,让观众获得审美享受,产生情感共鸣。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4)

▲周赢在《跑城》中饰徐策

周赢11岁就在央视戏曲频道演《徐策跑城》且在同年获得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我在网上看过他那时的视频,小小年纪,舞台上就展现出不凡魅力,他活泼灵动,浑身是戏,当演到徐策坐到地上说“老了、老了、老不中用了”时,那纯真中的老态让人更生欢喜对他不由爱了又爱。他却说:“那也不算什么,就像学校给学生发个三好学生奖一样,鼓励而已。”如此清醒和冷静,倒叫我大吃一惊,不到三十岁,对人生第一个别人看来很重的奖项他却轻描淡写,这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人生阅历?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他内心强大到不对自己的奖项沾沾自喜?他说师傅一再告诫他戒骄戒躁,就是《跑城》,自己演19年了还是个问号。说到这里,再让我们认识认识这位优秀演员吧:他主工须生,师承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第一届梅花奖获得者郭泽民。获得的奖项:全国第六届小梅花金奖、全国戏曲红梅奖金奖、首届全国梆子戏金奖、世界华人首届表演大赛优秀金奖、山西首届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山西省杏花奖……别说这么多奖项加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让人垂涎。“戒骄戒躁”,他牢记师傅的告诫。他很少上娱乐媒体,我看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节目从2015年至今,从未见他露面过。临汾电视台《梨园堂》节目组多次邀约,他都以自己忙推脱。作为临汾小梅花团的台柱子又兼管七八十号人的业务,也确实忙。但“戒骄戒躁”四个字更是扎根他的身心。而我,刚好在我们村看临汾小梅花团演出间隙见到了他。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5)

▲周赢(右)在《法门寺》中饰赵廉

说来惭愧,周赢演的角色我现场只看过四个:《老鹳窝》中陆槐根、《薛刚反朝》中徐策、《杨门女将》中的采药老人、《法门寺》中郿邬县令赵廉。后两个角色还不知是他演,只是他一上场,整个舞台好像突然被他点亮,以行话来讲,他很“压台”,一出口,我才听出是他演唱。周赢吐字有力、唱腔浑厚、气息十足。他的台步稳健扎实、流畅自然,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美感。身后有老戏迷的声音传到耳边:这把式好!有路数。看周赢表演是一种享受更是精神愉悦。他还演《荆州王》中的关公、《火焰驹》中的艾千、《周仁回府》中的周仁、《小宴》中的吕布,跨老生、须生、红生、小生多个行当。他有的是技巧:帽翅功、鞭子功、髯口功、颤眼功、靴子功、垛叉子、翎子功……但他绝不卖弄技巧,他的表演,始终在人物中,这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他说就是要“演人物”,技巧是什么?只是同样一个角色,你比别人多的一点玩意儿,技巧是为人物服务的。他说,艺术就是把美呈现给观众,而不是卖弄技巧,更不是讨好观众,只要用心演人物,掌声又能说明什么?比如《窦娥冤》,动情处,观众跟着剧情流泪,这时他们频频擦拭眼泪哪能记得鼓掌?这时的演出又怎能用掌声衡量?这也是当下戏曲界存在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底下的县团、民营团,有些好苗子为了博取观众的掌声不惜过分卖力而脱离了人物本身。“这会毁掉一个好苗子的!”“不过”,他话锋一转,他们的日子也难过,作为基层剧团,需要更多的喝彩和肯定啊。他说的不无忧心,说这话时周赢根本不像一个90后的青年演员,倒像一个资深戏曲人和身负大任的戏曲传承者,而他,作为临汾小梅花蒲剧团的一员,也正肩负这样的责任。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6)

▲周赢(左)在《洗雪铁丘坟》中饰徐策(陈斌朋摄)

戏曲,在时代的大潮中难免受到各种冲击,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大潮,如今的电子传媒。观众的老龄化,年轻一代受众的奇缺。我们年轻的优秀蒲剧人一直面对着这样的无奈,他们错过了万人空巷齐聚戏台的盛况时期,一入梨园,便面对戏曲以及观众的衰微局势。对此,他们毫无怨言,依然把自己的精彩呈现在舞台上。他们这群人,已不代表小小的个人,他们承担的,是蒲剧的传承!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一生年华为我们的蒲剧续命!想到这点的时候,我的目光会越过尘世的芜杂,直视西天那一抹落日前的云霞,它是如此美丽,美丽到让人流泪!美丽到让人无语!当乡村庙会的戏台搭起,三三两两的老人搬着凳子走向戏台,大幕的前后,便上演着百年或千年的戏外之戏,它带着农耕文化的符号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为我们展现一幅最美最浓郁的中国乡村风情画卷——看戏!他们扛起蒲剧的这面大旗,便是扛起中华古老文化艺术的旗帜。在这样的时代,除了为他们喝彩我们还该做什么?

而生活中的某些无奈却着实叫我们的蒲剧人难堪。他说,到现在还有人见了他们叫“戏子”,“戏子怎么了?”他压抑的火气还是冒了出来,明显表露出对这个词的反感。他绝口不谈练功的苦,不谈每个奖项背后的累和痛,他也不说下乡的苦,不说三伏天演员穿着厚重戏服表演时有中暑情况的发生,不说天冷几十个人打地铺的艰辛,这些,他都没有说,或许,对于一名戏曲演员,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些,他们都可忍受,他只说戏曲人的无奈,他说,走在大街上,你唱流行歌很正常,但你唱戏试试?这些无奈,说归说,对戏曲,他还是爱。生长在梨园,从小接触蒲剧并从事这项事业,戏曲已经融入他的生命。虽也接触现代艺术,比如歌曲,比如舞蹈,但对戏曲还是由衷喜爱。他说这种爱是说不上来的,就是可以无限为她奉献……是啊,有一种爱,叫生死不渝,对戏曲人来说,对戏曲的爱就是这样吧。他说就连80多岁的杨翠花奶奶到现在还在研究唱腔哩!只要入了梨园,即便有人中途放弃过,但兜兜转转总会回到最初。他还说到了教他翎子功的师傅,老人家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还想看一场戏!这就是我们的戏曲人。这样的时候我的泪会不由涌出。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7)

▲周赢在《杨门女将》中饰采药老人(陈斌朋摄)

舞台上,他沉稳大气,力图把一个戏曲人的精彩完美呈现给观众,生活中,他是一位阳光帅气的青年,但,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光鲜亮丽的背后哪能没有伤痛和苦累?艺术之美与现实的纷杂琐碎交织,心中的苦痛又怎能为外人所知?这些,他从不与人说也不想与人说,他把它们深深埋在心底。每当夜深人静,往事杂事纷至沓来,这时的他才真正面对那个最柔软最孤独的自己,这样的夜晚,他往往在思绪里纠缠难眠……他默默承受着外在的或内心的压力,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为深入人物内心的点点滴滴。……一旦登上舞台,他便用心感悟人物,用真情演绎人物,他,又是那个最鲜活的艺术传承者。

同伴们称周赢是梨园骄子,我想这不仅仅因为他生于梨园世家,也不仅仅因为有优秀的艺术家传艺,更多的原因在他自己,后天的勤奋和付出使他有唱腔有功架,这是块“角儿”的好料,单等岁月与时光的进一步打磨。

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低到尘埃里的爱--记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赢)(8)

▲周赢(前排右一)在《土炕上的女人》中饰木墩

2018年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最佳演员中他名列头牌。他的哪个奖项又不是名列头牌?“戒骄戒躁”“演人物”,这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也是他一丝不苟践行的准则。也或许,所有这些奖项,都不如内心深处的那朵“梅花”?还有,言谈中,他对李学忠导演的赞誉溢于言表,李学忠是《老鹳窝》的导演,曾多次获得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全国优秀剧本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等国家重大奖项。那么,他的内心一定还向往着李学忠导演那样的成就吧!艺术之路,在他面前路漫漫其修远兮……


每一份经历都化为生命的体验,每一份苦痛和悲喜都融入艺术的感知,周赢的生命之花,为艺术而盛开。90后,艺术之路正如日中天,但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借用张爱玲的话:见了她(戏曲艺术),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他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文章来源于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微信平台,作者刘亚琴,系临汾洪洞三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