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西汉王朝曾经在建国初期经历过一场较大的叛乱,那就是汉景帝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主导发起,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意图造反。
叛乱发生以后,汉景帝将主持削藩的晁错全家腰斩于市。那么汉景帝明知道诛杀晁错并不能平息叛乱,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诛杀晁错既是对他轻率献计的一个惩戒,也是聚拢天下人心的一种方式。
(一)叛乱发生后昏招频出,典型的能请神不能送神
晁错是汉景帝的恩师,也是汉景帝非常器重的大臣之一。晁错是著名的改革派,并不安于现状,不断地尝试对朝政的改革。他推举的“重农抑商”的政策,让汉文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提速,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足。他还主张用“移民实边”的方法抵御匈奴入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汉景帝即位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晁错还主张了削藩。但晁错在削藩问题上犯了多个错误。其一是他过于急躁,对各路诸侯的力量和反叛的概率估计不足。其二是他在诸侯王反叛之后,居然建议并不擅长带兵的汉景帝御驾亲征,亲自对抗来势汹汹的叛军。
如此不合理的平叛之策也让汉景帝对晁错非常失望。再加上晁错平时恃宠而骄,得罪了许多官场同僚,不得人心等诸多原因,窦婴、袁盎、陶青等朝廷重臣联名弹劾晁错,汉景帝也就顺着大家的意思将晁错斩杀了。
(二)汉景帝之所以诛杀晁错,让叛军师出无名
自古以来,军队出兵讲究师出有名,统帅都想让自己的军队变成正义之师。所以,诛杀晁错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让七国的叛军师出无名。七国起兵时,宣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要叛乱,而是要替皇帝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晁错。叛军这样说的目的无疑是要掩盖自己的野心,同时争夺更多的民心。
然而,汉景帝诛杀了晁错之后,“清君侧”的目的已经不复存在了,天下人更忠心于皇权,也并不希望有人起兵造反,让天下重新陷入战乱,所以,正义也就又重新回到了汉景帝的这一边。
而诸侯国则成了出师无名的叛军。这样一来,七国孤立无援,汉景帝重振旗鼓,重用周亚夫、窦婴等大将,双方的强弱态势瞬间颠倒,汉景帝也成功平息了这场叛乱。
综上所述,汉景帝诛杀恩师晁错,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叛乱的七个诸侯国罢兵休战,而是对晁错轻率献计进行处罚,同时稳住窦婴、袁盎、陶青等核心大臣的心。而且诛杀了晁错还能够置叛军于不利的境地,让叛军师出无名。
这样一来使得朝廷更有把握战胜叛军,在平叛之战中占据主动。汉景帝这样的操作看似有些“卸磨杀驴”之嫌,实际上却非常高明,这也直接让他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