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

“早晚”一词早在唐代李白等人的诗里出现过。按字面意思解释即为早晨和晚上,又可引申为迟早、先后等意思。“早”会意字,最早见于金文,“早”是从金文的三种不同“旦”发展过来的。一是意思是天将亮了,太阳还紧贴地面。二还是太阳开始升离地面了。三是太阳已完全离开地面,时候更晏了。《说文》说“早,晨也。从日在甲上。”。“早”的本义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即早晨。后来引申为“早先”、“很久以前”之义,又有“最初”、“尽快”等义。

“晚”形声字,最早形体是篆文。“晚”左边的“日”字是形符,表示跟太阳有关。右边的“免”字是声符。有人说“免”有“去除、免除”的意思。而“晚”指落日西坠,隐没在地平线下,所以“晚”字以“免”字作声符并会意,即有“日”被除去的意思,。“晚”本义指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把黄昏的时间延长,从日落前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这段时间,都叫“晚”,就是晚上,晚间,夜晚。“晚”又表示靠后的时间,就是迟、后。“晚”也指时间将近终了。如“晚年”“晚期”。过去,特别是往来书信中,后辈对前辈常谦称自己为晚辈、晚生或晚学。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1)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2)

“快、慢”

“快”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快”字以“(心)”旁表意,以“夬”旁表音。其本义是“喜”、“高兴”、“痛快”。天逢喜事,心里高兴,自然精神爽快,干活利索,处事敏捷,春风得意马蹄疾吆,所以后来便借“快”来表示“急速”、“敏捷”、“痛快”、“快活”,与“慢”意相对。

“慢”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从心,曼声。本义是轻慢,对人无礼貌。《说文》说“慢,惰也。”“慢”引申指速度低,走路做事费得时间长,也可以解释为态度冷淡,没礼貌,不敬,傲慢,怠慢,涣散。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3)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4)

“过去”

“过去”一词早在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的《百喻经》中出现。“過”(过)形声字。从辵,呙声。“過”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走过,经过。《说文》说“过,度也。” “去”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说文》说“去,人相违也。”“過”引申为去掉、除去、放弃、失掉和距离,又引申为往,即离开此地而至于彼地。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5)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6)

“以前、从前”

“以前”一词早在《战国策·赵策四》里出现过。“以”象形兼会意字。以(㠯)与“巳”同源。甲骨文是“巳”的倒文,即头朝下的胎儿。表示已经成形,要降生了。“以”字本义是“用”。

“前”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中,对“前”字的本义有争论,有主张洗脚,也有主张坐船,还有说剪刀等,不管哪一个都一开始不是指空间的“前面”,而且也不明确表示时间。汉语有跟其他语言不一样的表达时间方式,就是用“前”字来一般表示过去时间。(除“前途”外)如“以前,从前,前天,前年,前后”等。这可能是与“前”字本义有关。

“从前”一词早在《春秋·隐公元年》中出现。“從”(从)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构成,简体字“从”是借用了古文字。“從”一个“人”在前,一个“人”紧随其后,像两人前后相从之形。繁体“從”就是“从”加“辵”部(彳 止)而成。“从”字的本义是“随行”“相随”“跟随”,而“從”则强调相随于路途之上,故从“辵”。引申为“顺从”“听从”,又可以引申为“追赶”。可以作介词、副词等。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7)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8)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9)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10)

“现在”

“现在”一词早在晋法显《佛国记》里出现。“現”(现)形声字,从玉,从见,见亦声。“见”指“引人注目”、“放大眼睛”。“玉”指璞中之玉。“玉”和“见”结合,表示“开玉璞见光彩”。“現”本义是打开玉璞见光彩。引申为(打开玉璞)揭露,显示,显露义和(打开玉璞的)当时,即刻,此刻等义。

“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上古文字里“才”和“在”本为同一字。甲骨文的“才(在)”像草木从地面钻出的样子。“在”本以为表示存在。金文加上“土”旁成为“在”。“在”表示生存,泛指存在,引申指停留或处于某个地点,又引申指居于某职位或处于某状态。“在”又虚化为介词,指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等。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11)

有趣的词根记忆(有趣的词源旅行)(12)

“将来”,“未来”

“将来”一词早在《左传·昭公三年》中出现。“將”(将)会意兼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的“将”字,左边是两个桌腿朝左竖起来的桌案形状,右边是“肉”字,意思是将肉放置在桌案上面。金文的“将”加上了两个“手”形,表示用手拿着肉,将它放在桌上。“將”字从寸,酱省声。由“爿”“月”“寸”组成。“爿”是剖成一半的竹木片,指古代用于调兵遣将的兵符。“月”为肉,为身体,代指人。“寸”的甲骨文是手的象形。“将(繁体)”为手持兵符、发号施令、带兵打仗之人。《说文·寸部》说“将,帅也。”本义为统率、带领士兵的人。由本义引申为扶持、扶助,携带、带领等义。

“來”(来)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株小麦的形象,本义是小麦。 小麦是从西亚传过来的。自从种植小麦以后我国进入划时代的农业社会,本来指小麦的“來”也有了“到来”含义。后引申指趋向或动作的意向。很引申指趋向或动作的意向。很有意思的是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概念中“过去、现在”是从佛经借用,而“将来”一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未来”一词早在《楚辞·九歌·湘君》里出现过。“未”象形字。像树木枝叶重叠繁茂的形状。“未”字本义是“树木繁茂”,借以表示“滋味”,又引申指“十二地支的第八位”、“十二生肖中的羊”、“五行中的土”和“没有、不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