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楚庄王为了富国强兵,经虞丘推荐,拜孙叔敖为楚国令尹。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为楚国令尹后,他奉公律己,兢兢业业,实施了大量利国利民的政策,深得人民的爱戴和楚庄王的信任。

孙叔敖在出任掌管楚国军政大权的令尹后,朝野上下、大小官员纷纷前来祝贺,一时间门庭若市。

不可破的三条天规鬼谷子(某隐士说人有三利)(1)

看到此情景,有一位穿着简朴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孙叔敖说:“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认真听取了老人的忠告,并一直铭记在心。之后,孙叔敖在担任令尹的任上,处处自律,留下了许多佳话。

当时,有一位隐士名叫狐丘丈人,他曾问孙叔敖:“人有三利,必有三怨。你知道是哪三怨吗?”

于是,孙叔敖对狐丘丈人说道:“您的忠告说的很对,但是我有自己的办法:我的爵位越高,心志就越在下层,这样就能化解他人的嫉妒;我的权力越大,做事就越加小心谨慎,这样就能化解别人的憎恨;我的俸金越多,布施就越加广泛,这样就能化解百姓的怨恨。如此一来,不就可以免除三怨了吗?”

狐丘丈人关于身居高位容易招惹三怨的论断,被孙叔敖以自己的方式一一化解掉,这表现出孙叔敖高明的为人处世方法。

而孙叔敖之后也是这样执行的,他担任令尹后,为了治理淮河水患,耗尽家资,历时三载,修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2500余年过去了,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而孙叔敖去世的时候,家里穷的连棺材都买不起,由此可见孙叔敖是多么的清正廉明。

不可破的三条天规鬼谷子(某隐士说人有三利)(2)

孙叔敖还非常注重法治。据《说苑-至公》记载,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为令尹的国老虞丘家中,有人触犯了国法,孙叔敖执法公正,不询私情,“执而戮之”。虞丘听闻此事后,也赞扬他“奉国法而不党,施刑禄而不骨,可谓公平。”

正是因为孙叔敖的奉公守法,以身做则,公正无私,从而使得楚国法治清明,官员与百姓上下一心,朝廷里没有腐败现象,民间也没有盗窃事情发生。在孙叔敖的辅佐下,楚国从偏距南方的一国逐渐地发展成为一大强国,楚庄王也成为著名“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