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邮册(李旭光原创典籍中的)(1)

网络图片

《典籍中的“督邮”》之前,我在读苏轼的诗时,曾经写了一则笔记《青州从事与平原都邮》。笔记中,由苏轼的诗,援引了《世说新语.术解》中品评酒的优劣时的一段话。大意说,好的酒,容易宽解肠胃,入口即化,被称作青州从事;差的酒,入口之后不易耗散、下行、吸收,被称为“平原都邮”。实际上,《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在变相讥讽督邮。

王阳明邮册(李旭光原创典籍中的)(2)

网络图片

晋代的陶渊明,对督邮一职也不喜欢,所以竟然以县令之身,不愿“束带见之,拳拳事乡里小人”,把督邮看作小人。可能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王权更迭仓草,人才流动频仍,人们思想相对活跃,不满足从一而终。加上自两汉以迄魏晋,督邮制度的负面效应不断放大,引起朝野反感,以至到了唐代,最终又废弃督邮一职。但从《后汉书》的“范滂传”、“马援传”来看,所涉及的两个都邮,又都令人肃然起敬。可知,职业,抑或是职务,都有待于个人的理解、实践,都不能代替思想、伦理、人格等。 类如两德统一、柏林墙坍塌后“枪口抬高一寸”的道德诘问;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法庭庭审;“文革”结束后对“三种人”的清理等,都是在沉淀、反思历史之后的理性思考。

王阳明邮册(李旭光原创典籍中的)(3)

网络图片

以督邮一职而言,其初衷,在于体制内的监督检查与执法,但局限性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小人作祟,玷污了职业声誉,从而削弱了其应有的权威和社会职能。后来,在辽代衍生出“银牌天使”,明代又出现了“锦衣卫"和“东厂",蒋家王朝还设置了“中统”和“军统”,不光无不臭名昭彰,而且,又都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根子在哪呢?在于集权体制和专断独裁,使公共权力的运行,与管理对象脱节。所以,从根本上看,无论是保证政令畅通,还是执法监督,都应该去除管理隔离,发挥民主、法制的体制作用,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以求长治久安。

2020.6.20

王阳明邮册(李旭光原创典籍中的)(4)

作者李旭光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