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包括保健食品、有营养健康特性的普通食品以及保健用品。

设想这样的场景,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有人对你说这个菜油太大,那个菜盐太多,这个菜做得有毛病,那个菜吃多了影响消化,并时刻提示:主食不要多吃,荤素一定搭配……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的饭肯定吃得不舒坦。

保健品不能夸大功效(保健品消费相信则有效)(1)

同样,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身后站着一位服务生,时刻给你沏茶倒酒布菜,你活动一下身子都会问一句“May I Help You?”,你偷偷咳嗽一下都会夸张地给你递上纸巾……这样的服务也一定会让你感到挺别扭的。

保健品的消费也是如此。当消费者在服用保健食品的时候,有人在你耳边说保健食品没有用。当消费者使用保健器械的时候,有人对宣传保健品全是骗人的,没有例外,当你准备选择一款保健品的时候,销售人员会同你喋喋不休地夸大宣传……

这样的场景一定会让保健品的消费变成了不合适的体验。

现代医学和生理学已经证明,人类的健康干预一定要在相对愉悦平和的心态下进行,否则不会良好的效果。

服用(使用)保健品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世卫组织提出,心理平衡是人类健康的基石之一,而快乐是心理平衡的前提和特征。

保健品不能夸大功效(保健品消费相信则有效)(2)

由此可见,消费保健品,除了产品选择正确、服用(使用)方法正确之外,还要加上一条,在好心情的状态下消费。这样,产品当中的物质(能量)才能在人体当中实现正常代谢,起到保健的作用。

而这一条恰恰被常常忽略。媒体上关于保健品不符合实际的舆情、监管中矫枉过正的整治、营销中忽悠地宣传粘人的逼单……这些现实中的场景虽然不是多数,不是主流,但确实给保健品价值打了折,给保健品消费添了堵。

造成保健品消费不适的原因有监管者的失当、有媒体的失责、有企业的违法、有消费者的不懂。这些因素拉开了保健品同消费者的距离,延缓了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进程。让不懂行的监管者和不守法的经营者远离期待保健品的消费者,这是保健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保健行业要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要促进保健产品消费的升级,也就是注重物质层面的产品品质提升,升级到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环境的提升,实现保健品的快乐消费。这样才能让保健品最大程度地造福于民。

党的二十大已经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为保健品的快乐消费创造了宏观层面的大环境,而在微观层面上,还需要监管部门在严格规范、打击不法行为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监管,多传递保健品的正面信息,多说保健行业的出彩亮点;还需要经营者在做好生意收获利益的基础上,把牢尚德守法的关口,多做给消费者带来舒适感和收获的营销,多传递货真价实的产品消费知识。

保健品不能夸大功效(保健品消费相信则有效)(3)

这样,消费者就会有良好的心情,舒适的空间,去接受保健品带来的健康福祉。

保健品消费需要好心情的滋润。既然选择了保健品,就应该首先真诚地信任它,然后以平和愉悦的心态来服用(使用)它。这才是保健品消费科学正确的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