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亦君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几天之间,杭城木樨花的香味入侵空气,迅速渗透到空气的分子中,弥漫开来,使得沉浸其中的人们忍不住多吸两下鼻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闲时静听春来漫步花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闲时静听春来漫步花间(写点生活木樨花)

闲时静听春来漫步花间

□梅亦君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几天之间,杭城木樨花的香味入侵空气,迅速渗透到空气的分子中,弥漫开来,使得沉浸其中的人们忍不住多吸两下鼻子。

木樨花就是桂花,习惯称它为木樨花,是因为小时候父亲是这么叫的。父亲没读过多少书,这么文气地称呼植物完全是沾了老家方言的光,江山方言至今留有许多古语。父亲不仅教我木樨花,还教我“曰”(说话)、“否”(不是)、“莫“(不要)、“客归”(回家)、“芫荽”(香菜)、“鸢”(风筝)等。有一回外公说带小麦去放鸢,小麦立刻背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老一少马上在传统方言和经典诗词中找到了共同语言。

木樨花,是秋风秋雨带给我们的见面礼,也是秋冬降温的信使。以前刚学摄影的时候,有经验的摄影师透露,拍摄桂花要靠时节和天气“赏脸”,要拍全城最早开放的那茬桂花,一定要密切关注降温和昼夜温差的情况。秋风起、秋雨降,昼夜温差一大,桂花立马就爬上枝头、吐露芳香了。

记忆中木樨花是一种淡淡的、清清的香味。小时候,老家的山上少有桂花树,香味绝不及现在,颜色也只是淡黄色,不是金黄色甚至更强烈的桔黄色。几株桂花树的香味只能点缀空旷的山野,轻轻地飘散着,自然上不了规模、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桂花实在是香,不得不惊叹一簇簇小小的碎花竟有如此浓烈持久的香味,说它香气扑鼻、芳香四溢、芬芳馥郁都不为过,难怪李清照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每次桂花一开,联想到“醉氧”,会有种“醉香”的错觉。

对比小时候山间桂花香的小气候和现在遍布各处桂花香的大环境,猜测桂花现在浓烈的香味大约得益于人工栽培、杂交选育等技术。美国作家沙曼·阿普特· 萝赛在《花朵的秘密生命》写道:“多数在私人庭院和公共造景用的花,都经过杂交育种,以期看起来更美丽、更大、更高、开得更久、站得更直,看起来积极乐观,而且面露微笑。”解释得多妙啊,人类对植物的改造,习惯从观赏欲望出发,桂花的种植改良也应是如此。高楼大厦钢筋丛林人来车往里,人与自然密切接触的机会更少、空间更小、途径更狭窄,只好通过有限的城市绿化来弥补,嗅觉麻木需要更香的刺激、感知迷糊需要更浓的唤醒,桂花的香味便如人们所期待的,芳香多情围困呼吸且香且醉。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不过说实话,除了颜色上或浓或淡的黄色区别,我还真没仔细观察过桂花几个品种的区别。但可以肯定的是桂花开放除了秋季,还有春季,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的就是春天开放的桂花。

桂花这么香,自然引得人从赏到尝的冲动,纷纷将其做成桂花茶、桂花酒、桂花年糕。有人说桂花茶好喝,不过我是不愿意再尝试了。有一回从别人那里分了几包桂花茶,绿茶里面放桂花,泡起来之后,绿茶的清香和桂花的浓香混合在一起,有种如红绿混搭的不协调串味,直接冒犯了品茶的味觉。

桂花酒因为我不喝酒的原因,未喝先醉,不喝也醉,不尝也罢。不过,婆婆做的桂花年糕很值得一提。每年家门口几株桂花开放的时候,婆婆便用玻璃瓶罐一朵朵采集好,然后倒入她表妹自己蜂场采的蜂蜜,便做成上等的桂花蜂蜜。每当我们儿女回家,或者过年过节,婆婆就用此烧一道蜂蜜桂花年糕,甜腻香糯,松软可口。这道蜂蜜桂花年糕也因为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自然比桂花本身更加“醉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