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编者按
暑期来临,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奔向海边,乘风破浪、休闲嬉戏,感受大海的馈赠,领略海洋的奥秘。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和丰厚的海洋资源。进入新时代,一再强调海洋的重要意义与战略地位。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深耕蓝色国土的基础与前提,是广大人民对海洋的深入了解与深厚情感;加强海洋文化宣传教育、提升国民海洋意识需各界助力,久久为功。光明智库特邀四位不同领域的海洋工作者,讲述他们的“蓝色故事”,并请专家建言海洋科普强化路径,邀您共同感受海洋魅力,认识海洋强国建设的成绩与未来。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参加海洋净滩公益活动。光明图片
培育爱海知海探海的“海范儿”少年
讲述人: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校长朱雪梅
培育海洋意识、提升海洋素养,小学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基于国家战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青岛市市南区将“以海育人”作为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改革项目。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是全国第一所少年海洋学校,也是中国海洋学会科普基地、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致力于海洋科普、海洋课程、海洋文化三个维度的研究探索。去年9月,我校“儿童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了项目式研学“海岛探秘”课题,40名海洋“小博士”和五位海洋导师、四位海洋专家共同开启了研究历程。
田横岛潮间带海洋动物采集、田横岛海水淡化发展情况调研、田横岛民俗文化研究……面对这些难度不小的课题,“小博士”们在海洋专家和海洋导师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开题报告、研学实践、成果梳理、项目结题,经过一个半月的探究,出色完成课题。
田横岛潮间带海洋动物采集课题由二年级“海趣小组”完成。同学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剧表演,带大家认识了螃蟹、弹涂鱼、对虾、海参等海洋生物朋友。
田横岛海水淡化发展情况调研课题由三年级“海纳小组”完成。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海洋淡化系统(蒸馏法)模型,讲解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和工艺,还通过小实验现场演示了海水淡化过程。
“海创小组”来自四年级,他们的田横岛海洋牧场情况调查与分析,以田横岛海洋养殖现状、未来海洋牧场建设畅想和“慧创城”海洋牧场规划为主线,向大家进行了精彩展示。
五年级“海慧小组”,以田横岛民俗文化为主题开展研究。同学们以舞台剧的形式,生动演绎了“田横五百士”的场景。
“海研小组”的课题是田横岛周边海域动植物调查与分析,他们向大家展示了登岛后的调研方法,以及用采集到的动植物制成的标本。
为了让更多教师投身海洋科普教育,我们开办了“走进海洋”小学海洋教育课程培训班,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前来讲授。
今年,学校组织师生参加了世界地球日“我为地球代言”微视频录制、“让我来保护你”PTL(保护、传递、爱)海洋·艺术项目式学院节,引导学生们关注海洋、呵护海洋。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学生深入开展海洋基础课程、海洋拓展课程和海洋实践课程学习,培育更多爱海、知海、探海的“海范儿”少年。
在江苏省镇江市杨家门社区,江苏科技大学志愿者在指导小朋友拼装舰船模型。新华社发
35年初心不改,投身海洋观教育
讲述人:全国海洋观教育基地原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观教育中心原主任干焱平
50年前,我从湖北应征到青岛海军潜艇部队服役。那时的我还是一只“旱鸭子”,海洋是什么样子、海水是什么味道……带着满腹好奇,我来到了海边,登上了潜艇。
1985年初,我被选为海军大连政治学院第一批教员培训班学员进修学习。当时开设了《法学概论》课,讲到国际法时,教员用了15分钟讲述海洋法。领海怎样划分、中国领海情况、海洋对我国的意义……教员的讲解为我推开了一扇充满奥妙的大门,引领我踏上了进行海洋观、海权教育的探索之路。
1985年底,进修学习结束后,我调入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从事政治、军事和国防教育。在学院党委和同事的支持下,我用了2年时间,在校开设了《海洋国土》课程,帮助学员建立新的海洋价值观;用了3年时间,面向中层干部部门长班开设《国际海洋法知识》课程,帮助学员建立新的海洋权益观;又用了3年时间,面向高层干部艇长班开设《国际海战法概要》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新的海洋防卫观。这“三观”组成了海洋观教育课程体系,我编写的教材和讲授的课程,受到了学员欢迎和学院首长好评。
1999年秋,我年近五十,在军队任职年限已满,便入职青岛海洋大学(后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继续做海洋观、海权教育教学与研究。
2011年6月,在国家海洋局大力支持下,中国海权教育馆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成并开馆。开馆9年多来,先后接待大中小学生、市民及机关干部、解放军官兵等近8万人参观,受到广泛好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相较于世界上一些海洋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人们的海洋意识、海权观念也相对滞后。比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已26年,中国加入《公约》已24年,按照《公约》规定,我国拥有近海约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但不少青少年只知道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对我国的海洋国土并不知晓,更谈不上清楚这些海洋国土是怎样构成的。
多年的教学与研究,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海洋上拥有广泛权益;依法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既是我们拥有的权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路径。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就国家安全而言,海洋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制海,必为海制。这一铁律,在历史长河中已被反复证明。向海图强,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海权意识,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推动和不懈努力。虽然我已年近七十,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在为“海燕”做入水前的测试。光明图片
“海燕”劈波斩浪,带你探知海洋
讲述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绍琼
今年7月16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的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在这次综合科考中,由天津大学和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同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台万米级“海燕-X”水下滑翔机开展了连续6天的综合调查,最大下潜深度首次达到10619米,在获得大量深渊温盐、溶解氧,以及深海影像资料的同时,充分验证了“海燕-X”水下滑翔机在深渊环境下的工作可靠性,标志着我国在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连续工作时间最长、测量剖面最多、续航里程最远……创造众多“第一”的“海燕”,是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
令人感慨的是,“海燕”研制成功,是团队成员们坚持坐了十几年“冷板凳”的心血结晶。
2001年,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在一篇文章里了解到国外水下滑翔机的研究进展后,便萌生了进行超越的科研目标。没有经费,他们就在一个学生用来实习的小车间里做研究,在校园内的青年湖里做试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延辉当时还是一名硕士生,从2002年加入团队那天起,就再也没离开过这项研究。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大家也没有打过退堂鼓。2005年,团队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温差能驱动水下滑翔机,工作深度100米;2009年,第二代混合推进型水下滑翔机“海燕”研制成功,工作深度500米。也是在这一年,团队正式为水下滑翔机取名“海燕”,寓意它不畏风雨、身轻如燕。
“海燕”首次“飞”向深海的故事,令人难忘。此前在湖泊上试验时,我们每次都在“海燕”身上系牢一根渔线,以防试验中因故障而丢失。这次要在深海里剪断渔线,大家都特别紧张,唯恐“海燕”一去不返。王延辉教授说,感觉就像保护孩子学骑自行车时首次放开手,心里忐忑不安。细细的渔线被剪断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大家像等待离家的孩子一样,焦急地守候着。两个小时后,终于收到了“海燕”发来的位置信息——这意味着第一次海上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顿时,欢呼声响成一片。
此后,来自“海燕”的好消息越来越多:2014年春,“海燕”在海上试验中期评估中,圆满完成了单周期、多周期及长航程等一系列任务,创造了当时中国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航程最远、时间最长、剖面运动最多、工作深度最大等纪录。2018年,谱系化家族中的“海燕-L”长航程水下滑翔机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中期海上试验考核,无故障运行141天,最大工作深度1010米,连续剖面数达734个,续航里程3619.6公里,再次刷新此前由其保持的国产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和续航里程最远等中国纪录。
在我们眼中,“海燕”是一个个漂亮宝宝。拿“海燕-II”来说,它形似鱼雷,身长2.3米,直径0.22米,重量只有78千克,身轻体瘦、便捷灵活。“海燕-II”采用最新混合推进技术,设计最大工作深度1500米,设计最大航程1500千米,可持续不间断工作超30天,具备独立在水下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有力推进了我国水下滑翔机的实用化进程。
蔚蓝的大海蕴藏着无限可能。不断超越自我的国产谱系化“海燕”将和天津大学年轻的深海智能装备团队一起,为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力量。
波斯陶壶光明图片
听,文物和你“聊聊”海丝文化
讲述人: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县委宣传部干部吴秀晓
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畔,素有“千年汉郡·海丝明珠”的美誉。2017年4月,到广西考察,首站来到北海合浦。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路等展厅,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肯定了“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并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修复、陈列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为主,兼藏本地传世文物。馆里收藏的大量海丝文物,印证了合浦是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比如,馆藏汉代琉璃器,分为装饰品和日用器皿两类,装饰品以串珠为主,有深蓝、湖蓝、浅蓝、青绿、朱红等颜色,有圆、扁圆、长圆、多面棱体形等形状,其中罐头厂十二号汉墓出土的粉红色串珠,颜色鲜艳,制作精美,经测试分析来自印度。日用器皿主要有盘和杯子,黄泥岗一号东汉墓出土的湖蓝色玻璃杯、红岭头三十四号西汉墓出土的深蓝色玻璃杯,器形完整,制作精美,经测试分析前者可能为东南亚输入,两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珍贵文物既是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更是今人了解历史、走向未来的鲜活载体。
为了让文物多说话、多讲故事,博物馆开通了语音自助讲解,游客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收听。我们还计划建设网上博物馆,让游客和当地百姓更便捷地亲近文物,体验其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
县里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海丝文化的文化活动。例如,出版历史文化书籍《古郡印迹》《珠光琉影——合浦出土汉代珠饰》等;原创大型音画艺术舞台情景剧《珠光帆影》于去年年底首演,并通过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面向全球48亿观众连续播放,好评如潮。
合浦宝贵的文物资源、文化资源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今年5月,原创少儿历史幻想小说《凤影引航》发行,讲述了珠城小学生牛聪聪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的羽纹铜凤灯跨越时空的海上冒险奇遇,用艺术手法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时的情景。作者陈丽虹就是土生土长的合浦人。
3年多来,我们时刻牢记重要指示,努力实现的期许与嘱托。我们深知,唯有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合浦海丝文化,唤醒文化记忆,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刘艳杰、陈建强、周仕兴、刘茜、王斯敏通讯员赵晖)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3日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