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张京徽“静音车厢”折射出了乘客需求的升级,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年来基础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折射出了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空荡荡的客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空荡荡的客舱(嘘这是静音车厢)

空荡荡的客舱

首席评论员 张京徽

“静音车厢”折射出了乘客需求的升级,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年来基础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折射出了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

近日,京沪高铁发布公告,将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此项服务最早于12月23日起开启试点。(《人民日报》10月24日)

看来以后买京沪高铁的车票,除了商务座和二等座的选择之外,又多了一项选择:普通车厢或静音车厢。对于相关部门在服务领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人性化的举措,绝对要举双手赞同。

曾几何时,坐火车别说卧铺了,赶上旺季连硬座都一票难求,硬座车厢里通宵亮着灯,过道里甚至是卫生间里都挤满了带着大包小包的乘客。聊天声、孩子的哭闹声、乘务员“瓜子花生矿泉水”的叫卖声等等可谓是声声入耳,更遑论“静音车厢”了。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静音车厢”这样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在进入高铁时代之前应该都坐过这样的火车,从绿皮火车的普快到之后的直快和特快,一直到今天逐渐普及的动车,很多人的火车记忆都是这样一路过来的。如果你不经常出门,那很可能你隔一些年再坐火车就会惊讶地发现,现在的火车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首先是建立在硬件的提升上,速度得到巨大提升,由此带来了车厢全封闭的结构变化,在安静程度和运行平稳度上也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最终导致了人们对乘火车旅行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坐火车是和“辛苦”划等号的,哪怕是卧铺都很难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现在哪怕是坐二等座的舒适度都堪比飞机头等舱,人们对休息功能的期待随之提升,自然对“静音”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京沪高铁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就是基于这种需求,并在坊间引起热烈反响。其实这次京沪高铁除了“静音车厢”之外还推出了票价优化调整,将根据客流情况,区分季节、时段、席别等,实行优质优价,有升有降。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二等座最高9.04折、最低7.52折。然而,坊间对于票价和“静音车厢”的关注度是一冷一热,客观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大家对于旅途中安静和隐私的关注度,已经大于票价了。

于是,动车的高速取代了绿皮火车的低效,随之而来的,绿皮火车的拥挤和喧闹,也被动车的安静所取代。如果对乘客来说这种取代多少是一种被动的选择,那么此次京沪高铁所推出的“静音车厢”,则是基于乘客的需求所作出的主动改变。事实证明,人们非常欢迎“静音车厢”的这种尝试。

这个改变折射出了乘客需求的升级,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年来基础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折射出了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

从小小的一节“静音车厢”身上,其实就能看到中国社会这几十年来的变化。

乘坐高铁的次数多了之后,总不免会有些怀念绿皮火车的那个年代:热闹、温暖,在火车上能和天南海北的各种人聊天吹牛。但是,那个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在时代的车轮衬托之下,绿皮火车的车轮转得太慢了,已经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静音车厢”的安静,适合我们去回味绿皮火车的热闹,但估计是不会真有人愿意选择回到那个年代了。

来源: 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