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在西汉时称为浚仪县,属陈留郡管辖,当时的陈留郡还管辖小黄县(今开封市)等17县。而在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晋王朝在原谯郡(今亳州市)的基础上设置陈留郡(治所在谯县),并改谯县为小黄县,后改城父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为浚仪县。看过亳州建置沿革等书籍的读者可能对此多不大理解:怎么把开封的郡县搬到亳州来了?这里要说明一个词,叫“侨置郡县”。侨置郡县就是古代政权在战争时期,对沦陷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置郡县,并沿用原名。东晋时谯郡改为陈留郡、谯县改为小黄县、城父改为浚仪县就属于侨置郡县,是为了安置从陈留郡、小黄县、浚仪县(今开封地区)南迁的移民设立的。

三国时亳州属于哪里(亳州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改的郡县名为什么和开封相同)(1)

侨置郡县的目的是统治者从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收复失地、树立侨迁移民的信心,以及维护移民籍贯和郡望保护等角度考虑,但由于南北战争的频繁和时间的持续,许多移民很快融入了迁移地,入乡随俗。到后来国家的统一,迁回原地的反而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