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小区大筛。”其胜生物制剂公司办公室主任俞志华匆匆赶回家,扒拉几口饭菜,赶到地铁站,接高二的女儿放学,又把儿子送到家,马上赶去小区点位……新虹街道爱博一村点位上,他的发小吴忠华已在忙碌,这位华漕学校三年级的年级组长,家里还有初三、高三双考生。
每逢小区大筛,对二人而言,如上便是常态。
如今,疫情防控志愿者既要兼顾本职工作,还要挤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吴忠华和俞志华坚持了下来,并通过在微信群设志愿者时间协调表的形式,尽可能统筹大家的服务时间。
其实,与绝大多数社区年轻人一样,即便是土生土长,俞志华和吴忠华与社区的链接很少,偶尔地,还会觉得社区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还可以更好一些。
3月,俞志华接到了爱博一村居委的“求助电话”:“快来帮忙”。他便联系了吴忠华,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笃深,又都是党员,一拍即合,很快一起加入到小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
协助设置核酸点、配送物资、秩序维护……一切几乎没有经验可循。“之前没有感受,做了志愿者后才知道,其实居委工作十分不易,事情太多,他们顾不过来。”吴忠华坦言,居委受限于身份,有很多时候,志愿者可以补强,“我们和居委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大家都是为了社区好”。
顶峰期,爱博一村志愿者队伍达到300多位。“网格化分片式管理”“团购报备审核制”“老人绿色通道效率加成”……志愿者不仅出力,更懂得出“智”,点点滴滴,不断优化着社区的疫情防控管理,成为居民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和参与社区建设的坚强盟友。
“社区大筛,我们小区有7个点位,每次的志愿者‘刚需’在20人以上。”俞志华介绍“,我们作为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亲历过招不齐人的焦虑和急切。只有骨干冲在前面,才会有人跟着坚持。”当时,封控小区一度面临分发物资运力不足的情况,也是俞志华和吴忠华等人,带头开出自己的私家车,最终组成了一支有十几辆车子的运输队。
“有时候真的很累,也有想打退堂鼓,但是岗位缺不了人。现在自己的工作能排过来,所以能为社区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吴忠华是华漕学校三年级年级组长、语文老师、科技总指导。每天哪怕放学了,细碎的事情也是不断:比如年级老师遇情况需要代课、换课;比如要安排一到九年级1800多位学生的科技课程;比如要跟进各微信群里关于学校防控、教师学习等各项任务。遇到社区大筛,晚上9点后才能开始一项项处理。
他喜欢把很多事情处理在前,基本上能做到有条不紊。“学校都理解,也非常支持,我们有不少老师都在社区做志愿者。”家中初三、高三的两个孩子,耳濡目染爸爸的行事为人风格,学习上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俞志华和吴忠华都是新虹街道“抗疫星”4星志愿者,这意味着他们的服务时长已经超过800小时,正在朝着最高“5星志愿者”积累。他们和志愿者骨干,在上海市志愿者网上注册了志愿服务团队“益启爱”。吴忠华说,这个名字从“爱博一村”的“一”想到,包含了“一起服务一起爱”的精神,成员已有150多人。
“本职工作和志愿者工作的冲突,这都是正常的”。他们认为,这些志愿者只是暂时离开“常态化疫情防控”,而不是“真正的离开”,这些人还在“益启爱”里。
吴忠华坚信,绝大多数亲身体验过大上海保卫战的志愿者,一定与社区建立起了情感纽带。“学校、社区都有特有的资源,后续可以联动,可以一起探索开发一些项目。这需要社区优秀的年轻人,而且我相信,他们也愿意出来”。
俞志华已在尝试加入社区“微网格”建设,探索居民力量深度参与到小区和所在楼栋的“固全”“环境提升”“文化营造”等工作中去。他说,团队的成员们都还在,遇到具体的工作,哪怕就是收集一下楼道的信息,这些力量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社区工作的效率。
“挽起袖子一起干!让生活的小区变得更美好”。这是俞志华和吴忠华兄弟俩最为朴素的希望。
供稿:新虹街道
编辑:毛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