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农村孩子同享优质学校教学)(1)

海口市“同步课堂”正在上课。农村学校的孩子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室,同步听城里优质学校老师上课。

“在这个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两个同学的成绩超过了90分,8个同学超过了80分,其中最高分林丽娇同学94分,高于段考的89分。”近日,海口市美兰区演丰中学初二年级英语老师林志壮高兴地向记者分享,这个进步要得益于和海南华侨中学的“同步课堂”。

林志壮老师口中的“同步课堂”,就是自2014年11月省教育厅在海口市启动的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即通过信息化的专业设备,实现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同时由城区学校的老师上课。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海南华侨中学和演丰中学,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和演丰镇中心小学以及演海、北港教学点,分别实现了“同步课堂”。

“微课”

通过同步课堂下乡

演丰中学校长黄杨介绍,学校和海南侨中的“同步课堂”试点选定了数学、英语两个科目,启动的时候试点班级是初一,如今已经到了初二,每到约定的“同步课堂”时间,学生们就到专门的教室,通过信息化设备,接受海南侨中的老师同步授课。

“每次进行‘同步课堂’时,由海南侨中的老师担任主讲,我在演丰中学这边做辅助工作。”演丰中学数学老师吴文倩告诉记者,一年多来,海南侨中的老师在“同步课堂”中使用了“微课”等诸多最新的授课方式,演丰中学这边的课堂非常活跃,让农村中学的孩子开了眼界。

“每次‘同步课堂’,侨中的叶敏老师都要事先进行备课,进行大量的准备,而我这边还相对比较被动。”吴文倩自我检讨说,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同步课堂”中可以更多地和叶敏老师一起备课,从而让“同步课堂”的效果更好。

同步课堂

也需要“线下交流”

一年多来,海南侨中叶敏老师的感受是,启动之初,学生将“同步课堂”当做一项任务,“形式化”比较明显。随着“同步课堂”的推进,学生们慢慢习惯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好了起来。“因为两个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上课的内容可以让两个班级的孩子都会有足够的兴趣。”

海南侨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同步课堂”试点推行一年多之后,不能只是止步于“屏幕上见过”,下一步将和演丰中学一起推动更多“线下交流”,增加面对面交流,理清“主讲老师”和“配合老师”的职责分工,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林志壮认为,除了英语、数学这样的学科可以进行“同步课堂”,主题班会的“同步课堂”也非常值得期待。“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差距,不仅在学业授课方面,还有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在英语学科的‘同步课堂’上,我发现,有了启发之后,农村中学的孩子一样可以表演出非常精彩的课本剧。”

同步课堂

如何实现“精准同步”

“数学、英语学科之外,将音乐、美术等学科纳入‘同步课堂’很有意义。”海南侨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省市区三级电教、教研部门的统筹下,海南侨中将和演丰中学的老师一起研究教学方式的变革,探讨如何备课等内容,从而实现“精准同步”。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英语教研员吴晓建议,实现“同步课堂”的精准同步,需要实现“备课同步”、“教学同步”、“反思同步”,最后实现“学生同步”。如果“同步课堂”出现“侨中轻松、演中吃力”的情况,那就没有达到“同步课堂”的目的。

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王觅认为,“同步课堂”的推进要注意到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差异性,除了学业知识的“同步”之外,更重要的还要注意两个学校学生的“情感沟通”。在技术上,两个学校的老师在上了“同步课堂”的课之后,要注意回看上课视频,细致观察课堂效果,从而进一步总结提高。(记者 郭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