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可新 孙艺 牛如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选择体育而不是放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选择体育而不是放弃(不是娱乐的自留地)

选择体育而不是放弃

作者:田可新 孙艺 牛如意

借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体育题材影视作品大量播映,从《夺冠》《棒!少年》等电影,再到《冰糖炖雪梨》《荣耀乒乓》等电视剧,收获了很高的热度。

高热度并不代表高口碑,如何以体育之名,打造口碑市场双丰收的精品?

何谓体育 谁在体育 如何体育

“体育 影视”这对组合,极易成就经典。不少年长者一定对《两个小足球队》《冰上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等作品印象深刻。特别是中国第一部体育主题电影《女篮五号》,成为那个时代特点极为鲜明的精神符号。

步入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体育成绩的突破,一批优秀的体育题材故事片涌现,在涉及项目、表现手段、主题深度、人物塑造等方面产生了新变化,像诞生于中国女排屡获佳绩背景之下的《沙鸥》就是其中的典型。影片讲述了青年一代历经体育生涯、个人生活情感挫折仍顽强成长的故事,那种接近生活本来面目的细致描绘,颇受好评。

此后拍摄的很多作品,则开始在家国情怀中注入浓烈的个体情感,主创加重了对运动员、教练员赛场之外的训练、生活境遇的叙事笔墨,写实的手法也让这类作品更具亲近性,如《世纪之战》《挑战》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陈国兴执导、陶虹主演的《黑眼睛》,霍建起导演,宁静、邵兵等主演的《赢家》还将目光投向了残疾运动员群体,他们超越自我的追梦故事,格外打动人心。

“无限延展的主题、形式所取得的成功,彰显了体育题材故事片创作发挥的无限可能。冠军的光芒辐射到更多的普通个体,让这一类作品的创作开始回应何谓体育、谁在体育、如何体育等一系列体育精神核心命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我们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以竞技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影视文化中的有效呈现。”北京娱评人钟楠对记者说。

这样的追问和呈现,令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在新世纪展现了更为多元的面貌。到如今,我们能看到《许海峰的枪》《夺冠》讲述冠军的成长与坚守,有纪实意味、情感高度饱和的作品;《壮志雄心》《隐形的翅膀》《超越》《击战》等强调冲突和情节,属意打造超越自我、打破极限的热血青春片、励志片;还有用青春时尚的校园剧、偶像剧元素充实着表达的《旋风少女》《我们的少年时代》《甜蜜暴击》;《全职高手》《亲爱的,热爱的》《棋魂》等基于文学或动漫IP的二次创作;《少林足球》《篮球火》《奥运在我家》等引人爆笑的喜剧作品……

“百花齐放,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体育影片、电视剧,正向商业化、娱乐化迈进。”钟楠告诉记者,像《极速天使》当时邀请了汤唯、刘若英、张柏芝、林志颖等出演;《跑出一片天》则找来田亮、胡静、杨幂、戚薇等为票房保驾护航。“不论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必须承认,他们都在努力契合着奋进、向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围绕这个内核的表达,是永恒不变的。”钟楠认为。

体育热必然带动创作热、观看热

对于体育类故事的讲述,观众似乎格外买账。电影方面,2020年9月上映、陈可辛执导的《夺冠》一举拿下了超过8亿元的票房;2021年上映、郑恺主演的《超越》,票房也成功破亿元;电影《独自·上场》(前称:《李娜》)尚未定档,早已备受瞩目。电视剧方面,以跆拳道为主题的《旋风少女》收视口碑双丰收,所以有了重播与续篇;体现冰上竞技风姿的《冰糖炖雪梨》2020年首轮播出时,收视率就曾破2,连续多日霸榜TOP1……

“体育热,必然带动创作热、观看热。”常年研究娱乐业发展的自由媒体人蒋潇潇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观众有观看体育题材影视作品的习惯,源自大众对体育的热爱。近年来,像《夺冠》《棒!少年》《超越》等作品,将体育赛场上的荣誉时刻立体化为有血有肉的成长与梦想的故事,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一些优质作品对大环境、大背景的呼应,也的确起到了推广体育运动、传播奥运精神、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作用。

而从影视产业视角出发,体育题材影视剧的主要受众人群正是当下的年轻一代——90后特别是00后。动感、年轻化、有对抗、爱甜宠是最吸引他们的元素,而这些元素恰是体育题材影视剧全都具备的。所以,像《我们的少年时代》《亲爱的,热爱的》《冰糖炖雪梨》等能够在发行前就锁定一批演员的死忠粉,也给予新生代演员团队最渴望最迅速得到正能量人设的途径。这一番操作下来,实现了共赢的合理化和最大化。

“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创作态度的驱动下,这类作品的创新力也在不断增强,不少作品更侧重人文关怀,赢得了更广大观众的心。”钟楠说。

热血,不能狗血

好评颇多,但架不住作品扎堆,缺乏专业性、内容同质、主题空洞等一些问题也就冒了出来。

专业性是体育迷对体育题材影视剧最低的要求。但对主创团队而言,专业性却是最大的难题。一般来说,体育题材影视剧开拍前都会对演员进行集中培训。比如《网球少年》请来网球名将李娜做教练,《全职高手》邀请DNF黄金赛冠军魏巍担任电竞指导,《冰糖炖雪梨》请到男子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等专业运动员助阵。然而,想要让演员完成像专业运动员一样的标准动作,仅凭短期集训式的运动指导恐怕难以实现。“替身太明显了”“这动作比业余的还要业余”……体育题材影视剧扩大了专业体育运动的受众,但脱离现实的表演又造成了大众对体育竞技的误解,难怪体育迷不满意。

审美疲劳也是一个问题。足球题材的《旋风十一人》、棒球题材的《我们的少年时代》、乒乓球题材的《追球》、跳水题材的《扑通扑通的青春》……剧集看似五花八门,但故事难逃三化——剧情模板化、人物形象扁平化、镜头表现公式化。“演员表现剑拔弩张的气氛,镜头一定是眼神交锋;在最后对决中,通常会出现慢镜头和回忆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剧情套路,观众的热情也就漫漫消磨殆尽了。”钟楠说。

不少体育剧本质上是在谈情说爱,非但没有专业性可言,感情戏也十分老套,狗血的桥段比比皆是。《舍我其谁》中,男主竟然用围棋摆出二维码,顺利加上了女主的微信,观众直呼“侮辱智商”;《陪你逐风飞翔》的男女主身为滑冰运动员,谈恋爱的时间比训练的时间都长。部分体育题材影视剧用傻白甜的故事,模糊了最重要的体育精神,既不尊重体育,也不尊重观众,口碑崩塌在所难免。

体育题材影视剧该何去何从?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根。一部合格的体育题材影视剧,少不了专业的表演、高超的技术、独特的题材、丰满的细节。一部值得推敲的精品体育题材影视剧,更需要一个足够打动人的故事。事实上,我国从来不缺好的体育故事,不同时代体育健儿的精神如何传承的,又有哪些变化,这是个创作的富矿,值得不断挖掘。以《夺冠》为例,即便其背后的故事可能早已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但主创团队对事实中还存在想象力的空白区进行了合理的艺术性加工,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怀揣极大的热情去细细描摹,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观众对同质内容的审美疲劳。

不过,在如今快餐化的影视消费环境下,想平衡好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关系并不轻松。此前《荣耀乒乓》就曾引发人物原型争议。两位男主从身份到经历都高度借鉴了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和张继科,但剧中却出现“我想要的不是什么世界冠军,也不是大满贯”的台词,与两位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

“在中国,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从来不是娱乐的自留地。”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唐锡光说。让体育题材影视剧回归体育竞技本身,讲好中国体育人自己的故事,比盲目挖掘新赛道更为重要。(田可新 实习生 孙艺 牛如意)

来源: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