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 ,欣喜相逢,如若喜欢,点点“关注”,让我们一起陪伴,写写看看这人间的故事,取一抹通透。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1)

文/端木婉清 图片来源网络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Part.1

有个老读者找我聊天,我俩说到了经久不衰的婆媳话题。

暂且称她为张姐吧。

张姐,47岁,婚姻25年,有一儿一女。

她和老公老李的感情不好不坏,精神层面不在一起,但也能一起过日子。

和婆家人水火不容。

张姐说:

刚结婚时她和婆婆关系也还融洽,住得远见面客客气气,她当婆婆是妈妈,婆婆也当她自家闺蜜。

但这样相亲相爱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

她生下女儿那年,婆婆因为重男轻女思想谎称身体不舒服,没来照顾月子,她感到委屈,心里开始有了疙瘩。

后来她还付出很多。

婆家造房子装修,她出钱出力,冲锋陷阵。

小姑子到了适婚年纪,她张罗给小姑子找对象,置办嫁妆。她也经常买衣服买吃的回去,包括给公婆置办寿宴。

但她做的这一切,都没有得到婆家人的热情回应和感激。

让她感觉吃力不讨好,好心被当驴肝肺,不被善待。为此心里越来越委屈,想不开。

婆媳关系演变的一团糟。

老公老李夹在中间充当的角色,无非是一块整不出什么花头的和稀泥的夹心饼干。

张姐说她一直来想成为婆家的一份子。

但婚姻几十年下来,发现她从未被婆家当做自己人。

这成了她多年来的心结,经常烦恼、气愤、难以排解,更多是委屈心冷,令她在无数深夜里感到挫败,迷惘,失望。

现在她大女儿有了男朋友,两家人正在商议婚事,顺利的话明后年就会办喜事。

有一天,女儿问她:

妈,以后我该和婆婆怎么相处?我应该怎么定位我在婆家人那里的角色?

张姐原以为自己是过来人,能给女儿指点建议一二,但话到喉咙哽住了。

嘴巴张了数次,无从回答。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2)

Part.2

张姐说的问题,也是很多女人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现象。

也是很多女孩将来或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既然谈到了这个,我就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在婆媳关系里的定位:要懂得把自己当个“外人”。

张姐就是太不把自己当外人,想着公婆是爸妈,自己是婆家的女儿,才会期待太高,失望越大。

婆媳关系好不好,有玄学成分,缘分之说。

但不管缘分深浅都要面对一个铁打不变的现实:婆媳之间,关系再好,也无法真正亲如母女。

这是血缘造就的问题。

你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是骨血意义上的一家人。

和你老公是因为爱情和合适走在一起,从此相互慰藉扶助,搭伙过日子的伴侣,再是亲人,家人。

婆家人和你,应是客。彼此生命里的客人。

  • 婆媳处得好,都有一条准则:双方都是心灵善良容易制造温暖之人,会换位思考的人,情商智商在线的人。

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男人,相互尊重谦让,尽量和睦共处,会为一个大家庭的未来经营着想。

  • 婆媳关系处不好,各有各的矛盾。

但关键一点,还是有人模糊了界限,忘了身份,容易想当然。

把一段关系想得太理想化,又经不住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的摩擦和考验。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3)

Part.3

当一个人高估一段关系,高估一份感情。

期待值就会升高。

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会徒增烦恼,放大失落。

不解,不甘,不愿;迷惘,失望,焦虑以及愤愤不平随即而来。

那些一开始就懂得在婆媳关系里,把自己当个“外人”的女人,她们更容易在婚姻里活出游刃有余,收获岁月静好。

因为她们早看清了,看远了,看透了。

我和张姐说,我刚结婚那几年也没看清。

硬是把自己当婆家人,当成他们家的一份子。

凡事也是尽心尽力,首当其冲,可以说掏心掏肺给予付出,但同时我也会充满过高期待。

这是人性。付出会期待回应。

期待公婆也会如我一般热情待我,疼爱我,对我嘘寒问暖。

但现实婚姻走了很多年,那几样东西,我还是不曾真正得到。

当初得到更多的也是失望,失落,心冷,委屈。

总觉得我的付出,在公婆眼里看来是理所应当的。

他们却没有义务和那份原发的感情来体谅理解我的不易,更别提疼惜。

甚至无法共情。

后来日子慢慢过下来,渐渐明白了。

婆媳关系要佛系。你佛系了,不期待了,往往效果不错。

说到底我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共同生活的背景基础,没有一路来培养出的深厚感情。

我只是一个和他们的儿子结婚的外人,而他们也只是老周的父母。

我们之间是因为老周的存在而缔结的家庭关系。付出和得都应佛系心。

想清楚了这点后,期待值降低,失望就缩小了,反而是相处中一些温暖的记忆容易在心海里泛滥。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4)

Part.4

这层关系,越早清楚,对婚姻越好。

我当时想凭一腔热情,一腔情怀和他们变成和血缘至亲一般的感情,其实不过是理想美好,现实骨感。

后来之所以婆媳关系渐入佳境,一个是年龄阅历的问题;想清楚了很多道理。

一个是人和人相处久了彼此间生出的那份理解和懂得,会慢慢生出慈悲和宽容。

一个是自己见识过更多的红尘情缘,广阔天地,见识过更多的人间无常意外后,活得主次分明通明起来。

一个人一生3万多天,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无休无止的不甘,失望,失落里,计较里。

我有事业要经营,我要赚钱养家,我要过好自己和家人的日子,我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一个美好的未来。

光做好这些,就够我花费大把大把的精力。

中年女人,根本没时间患得患失,伤春秋悲。

只有一次次摔倒爬起,自我疗愈,勇敢去追求生活,去热爱,去平衡悲喜。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5)

Part.5

好的感情,一定是双向奔赴。

需要积累共同生活的经历,需要血缘支撑,如果没有血缘打底,就一定是双方付出了足够的真诚真心。

也需要岁月洗礼后的理解懂得,慈悲宽容,不离不弃。

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浓烈。

婆媳关系亦然。

张姐问了我二个问题:

婉清,你是如何经营婆媳关系的?

关于这个,我的答案还是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会把自己当“外人”。

婉清,好的婆媳关系需要哪些条件?

关于这个,除了刚才我说到的那些,还应有这几个条件(欢迎大家补充其他的)

1你嫁的男人要靠谱。

你嫁的男人靠谱,能解决一半以上婆媳矛盾。

你嫁的男人不靠谱,会助推婆媳矛盾走向难解深渊。

他要拎得清大家小家的主次关系,能够站道理的一边处理事情,在婆媳关系里充当好沟通协调桥梁角色。

不是非要把某一方强求成一家人,而是起码在婆媳关系出现摩擦的时候,能站出来勇敢且理智的做好那管调节矛盾的润滑剂。

2分开住。

任何关系都逃不开“远香近臭”真相。

婆媳两家分开住,只会有利于双方和谐相处,家和万事兴。

结婚了,最好有婚房,没有租房也是个办法。要能独立生活,有独立空间。

不得以情况需要同住的岁月,尽量互相理解,克制,条件允许时选择分开生活。

谁也不要太理想化,认定婆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才是最好的家人。

但凡有这个愿景的,不妨想想一个问题,你每天和你父母和你孩子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时,会不会有矛盾发生?有口角之争?

会不会相看两不厌?

会不会有一个恨不得赶你走,一个恨不得跑得快的时候?

如果有,很正常,如果没有,只是你们呆的时间还不够久。

婆媳共同生活情况只会更糟,且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不易调和,容易互生嫌隙。

毕竟是二代人,各有各自的成长背景,生活阅历,观念习俗

分开住的好处,能多想到对方的好处,淡化对方的缺点。

距离产生美。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6)

3学会感恩,修习换位思考能力 ,培养理解和懂得。

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诚真心是第一步。

学会感恩是第二步。

凡事换位思考是第三步。

奔着万事万物本质根源出发,不强求不拧巴。

懂得感恩,会让你变成一个善于捕捉到温暖美好的人。容易知足常乐,得到幸福。

不管什么事,只要能够体会到那些许的爱和温暖,哪怕一句话,就足够消散压在你心头多年的冰霜。

不强求,能让你活得通透柔和,轻松释怀。

理解和懂得是一道光,可以劈开那些隐瞒的难以启齿的心忧和失落。

4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交给时间和缘分。

任何关系。

首先做好自己,做好本分。

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

才能真正无所谓得失,才能修得亲情、友情、爱情、婚姻的大自在。

其次,学会平衡。

任何关系有好坏二面,包括自己也不是面面俱到事事完美。

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旅途夹杂喜怒哀乐的日常,充满意外和变数。

我们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所以更要试着学会在苦难里为自己找一颗糖,时不时甜一下。

要能够在繁琐的日子里,简单爱和幸福。

再次,学会平衡悲喜。

月有盈亏,水有深浅,人生一场福祸相依,因果循环,学会珍惜眼前人,珍惜拥有,拎得清要什么。

然后不桎梏得失。

始终,把自己当成天地万物的过客,过好当下。

与您同勉。

婆媳关系多换位思考(你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7)

我是端木婉清:情感作者,你的感情闺蜜,已出版畅销书《懂,是尘世里最美的情话》,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