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咏月诗有什么(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1)

唐代诗歌有三大著名的明月诗,一个是孤篇横绝、盖压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个是李白的千古名作《静夜思》,还有一个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在这三首明月诗中,李太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他们相比,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显得更为古拙大气,仿佛随意道来、不假思索,却苍苍茫茫、无边浩瀚的广度与温度在不经意间扑面而来。你看那海面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虽然各在天涯,却都在此时沐浴着这圣洁的月光。

咏月诗有什么(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2)

论此句中的意象与意境而言,前有谢庄的《月赋》说:“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和意境确乎都相差不大,但不知为什么,唯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说的那么自然而然,却又意境雄浑阔大,仿佛随口一读,胸怀之间便随明月生出一种浩大却温暖的感觉来。

咏月诗有什么(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3)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整首诗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之“生”字,为炼字经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也有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动态化。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咏月诗有什么(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4)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某一天,唐玄宗为李林甫的谗言所惑,张九龄罢相,后被贬为荆州长史。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唐玄宗举荐人才,玄宗都会问:“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咏月诗有什么(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5)

张九龄于63岁回乡扫墓时,身患疟疾,病逝于曲江,时年六十三岁。玄宗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咏月诗有什么(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6)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打得玄宗逃到四川,这时候的玄宗想起张九龄,哭得像个70岁的孩子。

唐玄宗遣人到曲江祭拜张九龄,并追封司徒。彼时,距张九龄去世,已经过了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