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流行玩“废话文学”。什么是废话文学呢?顾名思义,就是像废话那样说了,跟没说一样的文字内容,比如“听君一席话,如听君一席话”。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1)

没想到的是,“废话文学”的梗还玩到播出十年的《甄嬛传》里,神通广大的网友们纷纷扒出《甄嬛传》里的“废话文学”,比如“皇后娘娘贤惠起来还真贤惠”。

但如果细品那些《甄嬛传》中被嘲是“废话文学”的台词,你会发现,有些看似是真废话,有些却带有文学性。

比如前面提到的“皇后娘娘贤惠起来还真贤惠”,这句话是叶澜依对皇后说的。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2)

熟悉剧情的人都知道,叶澜依这句话其实是在讽刺皇后。因为众所周知,《甄嬛传》中的皇后表面和善,其实蛇蝎心肠,而且善于借刀杀人,干了不少恶毒事。

叶澜依很清楚这一点,也知道皇后此时看似表现得贤惠,其实内心里完全和“贤惠”背道而驰,甚至背后可能藏着什么狠毒心思。

对于皇后口蜜腹剑的行径,以叶澜依的性格,必然是看不惯,要开口损几句的。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3)

但碍于身份,叶澜依再狂,也不能当面直斥皇后,所以只能正话反说,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其实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再仔细想想,叶澜依看似夸皇后贤惠,其实不就是在骂皇后装贤惠,不贤惠,贤惠其实是“贤惠”吗?

以皇后的精明,她不可能听不出叶澜依话语中的讥讽之意。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4)

可叶澜依虽然是正话反说,但因为说的是正话,所以旁人也没法说叶澜依话语上有问题。所以皇后纵然不满,也不好直接发作。

因此叶澜依这句话,看似是废话,其实可厉害着呢。

同样的例子还有皇上和苏培盛的一段对话。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5)

皇上发现这么多的钱不见,他虽然猜到有贪污的原因,但他当时的情绪很复杂,在惊讶之余有着难以置信。

因为作为君王,他实在不愿相信,在他的掌权之下,居然有人这么大胆,贪到这种程度。如果承认了,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承认他自己有无能不足的地方。

所以皇上的心情是惊讶、不敢相信、苦闷还有隐隐的愤怒。但他还是不愿面对,于是借发问来发泄心头苦闷,“那银子都到哪儿去了?”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6)

作为货币用的银子能去哪里了?苏培盛其实也猜到是被贪污了,但作为皇上的心腹,他更清楚皇上此刻的心情:已经猜到答案,却有些不愿面对。

都说伴君如伴虎,在帝王面前说话要谨慎。何况当时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银子被贪污了呀,所以苏培盛只能用看似废话的话语来回答皇上:

“这银子那么好的东西,自有它的去处”。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7)

表面上好像说的是废话,但实际上,也算肯定地回答了皇上真正想要的,却不愿意面对的答案:你虽然贵为天子,可在你眼皮底下,确实出现了贪污。

如果苏培盛直接说“银子被贪污了”会怎么样呢?很可能会拂逆鳞触怒皇帝。前面也说了,承认有贪污,一定程度上是承认皇帝贵为天子也有不足,所以才会发生贪污。

所以,不是苏培盛想说废话,而是当时的情况下,苏培盛既要说出皇帝想听的话,也要顾虑皇帝的心情,不能直陈真相。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8)

所以,苏培盛的这个回答,其实是披着“废话”外衣的真话呀。

但《甄嬛传》的“废话文学”都有文学性吗?

像流朱劝甄嬛吃东西时说的话,也被调侃为“废话文学”,“小主,你什么东西都不吃,好歹也吃点什么吧”。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9)

这个就可以视为病句。正常的说法是,应该在两张图片之间的句子里,加一句话,比如,“小主,你什么东西都不吃,身体会撑不住的,好歹也吃点什么吧”。

同样的还有,“这件墨狐大氅用的是墨狐的狐皮”。

月小牙记得年少时读金庸的《雪山飞狐》,里面有段文字是描写一个人物身上外套的。因为时间久远,也没找到那个版本,月小牙不记得外套的具体材质了。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10)

但那段描写却让人过目难忘,主要是提到那件外套是动物皮毛做成的,寻常这种动物再白也免不了有些杂毛,可那件衣服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非常难得。

别说普通人家,就算大富大贵人家,都不一定穿得上,却穿在那个角色身上。因为这个外套,瞬间让人觉得那个角色贵而不凡。

再来看《甄嬛传》里这件墨狐大氅,老太太专门提了一嘴,本义应该是强调衣服的珍贵稀罕。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11)

(《雪山飞狐》剧照)

表现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前面金庸的说法,古龙的说法会是一般人不会有墨狐大氅的,偏偏太后不是一般人,所以她有这么一件墨狐大氅。

曹雪芹会说这世间狐狸纵然有纯黑的,可也是世间罕有,不一定让人遇上,让人遇上了也不一定能逮住,逮住了也不一定能做出这么精良的大氅(参见宝姐姐的“冷香丸”)。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俗一点的可能会说这狐皮产自一个神秘却皮毛质量极优的地方。但大体上都是借角色之口点出墨狐大氅稀罕珍贵之处。

甄嬛传最值得看的一段话(看懂甄嬛传的废话文学)(12)

看来《甄嬛传》里的“废话文学”,有些看似是废话,其实大有文章;有些是一时失误,沦为废话。那么你说的废话文学,是哪一种呢?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你怎么看《甄嬛传》中的“废话文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