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不见月(古人对十二个月份都有哪些稀奇古怪的说法)(1)

律,本来是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叫做十二律。

十二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名称,古乐的十二律,在古代乐律学名词里,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古人为什么不见月(古人对十二个月份都有哪些稀奇古怪的说法)(2)

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

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

自《吕氏春秋》开始,古人开始以十二律对应十二个月份。其对应关系如下:孟春太簇,仲春夹钟,季春姑洗;孟夏中吕,仲夏蕤宾,季夏林钟;孟秋夷则,仲秋南吕,季秋天射;孟冬应钟,仲冬黄钟,季冬大吕。

古人为什么不见月(古人对十二个月份都有哪些稀奇古怪的说法)(3)

《史记·律书》对十二律名的解释是:黄钟者,阳气撞黄家而出也;大律者,阙;太簇者,言万物簇生也;夹钟者,言阴阳相加厕也;姑洗者,言万物洗生;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蕤宾者,言阴气幼小,故曰蕤,萎阳不用事,故曰宾;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然;夷则者,言阴气之赋万物也;南吕者,言阴气之旅人藏也;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

为什么这样对应呢?据说古人用“吹灰”预测天气,用葭莩的灰塞在律管里,某个月份到了,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就自行飞动出来了。如欧阳修《秋声赋》“夷则为七月之律”,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杜甫《小至》:“吹葭六琯动飞灰”。琯,指玉制的律管。这里“六琯”特指黄钟管。诗人意思是说冬至到了,律中黄钟,黄钟管的葭灰就飞动了。

《周易》又有六十四卦,古人取其中十二卦配十二个月。这十二个卦为“月卦”也称“辟卦”。即谓“十二月卦”,就分明是以其围成圆图而说“卦气”。

正月为泰月,三阳而三阴,则为正月,其卦为地天泰。

二月为大壮月,四阳而二阴,其卦为雷天大壮

三月为夬月,乾下兑上,阳长至五,五阳共决一阴,故名为泽天夬。

古人为什么不见月(古人对十二个月份都有哪些稀奇古怪的说法)(4)

四月为乾月,六画皆为阳,其卦为乾。

五月为垢月,阳极而阴生于午,则夏至,今之五月是也,其势为姤,为其一阴在下,而五阳在上,故名为天风垢。

六月为遁月,二阴而四阳,其卦为天山遁。

七月为否月,三阴而三阳,其卦为天地否。

八月为观月,四阴而二阳,其封为风地观。

九月为剥月,五阴而一阳,其卦为山地剥。

十月为坤月,六画皆阴,其卦为坤。

十一月为复月,阴极而阳生于子,则冬至矣,今之十一月是也,其卦为地雷复,阳在下而五阴在上也。

古人为什么不见月(古人对十二个月份都有哪些稀奇古怪的说法)(5)

十二月为临月,二阳而四阴,其卦为地泽临。

还有一些关于月份的合称,也列于此。农历七月、八月合称为“阴中”。《汉书·律历志上》:“秋为阴中,万物以成。”农历元月、五月、九月别称为“无羊月”,清厉茎《事物异名录》二《岁时·月》引《山堂肆考》:“正、五、九三个月,谓之灾月。官员例减禄料,无羊,故谓之无羊月。”闰月称“天纵”。

郑夔仲《耳新》六:“历家谓闰月为天纵。”朱郁仪《闰三月饮龙沙》诗云:“且极天纵娱,相将倾桂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