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场馆雪如意在哪:雪如意为啥能成场馆(1)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新华社发

来张家口赛区采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冲着“雪如意”来的。这是一个造型独特,富含高科技理念与设施的场馆,它对于记者的吸引力甚至大过很多比赛。近日,趁着赛事间歇的空当,记者也很幸运地走进了“雪如意”,感受了这个“明星场馆”的魅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啟元 北京报道

单是外形就足够震撼

“雪如意”指的就是坐落于张家口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在本届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和改建的场馆中,它如明星一般地存在。原因有很多,比如它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的场馆;是冬奥会历史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也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场馆。

可这一切都不是吸引参赛运动员包括全世界滑雪迷对“雪如意”趋之若鹜的关键原因。它之所以能成为场馆“明星”,就像演艺明星能够出类拔萃一样,首先就是好看!

在来张家口之前,记者看了好几条关于“雪如意”的宣传片。了解到这个场馆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设计感的滑雪跳台,场馆整体造型宛如一柄如意,故而得名。

即使此前在屏幕前已经领略过“雪如意”的风采,当真正来到这座场馆面前的时候,还是会被它的壮观与美丽所震撼。

为“好看”克服无数困难

这一切好看元素惊艳世界的背后,既有体现中国文化的传统表达,更离不开设计团队将技术突破与审美立意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其间克服的困难数不胜数。

“雪如意”依山而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形的优势,绝佳的自然条件和精妙的设计建造成就了它的美丽。从结构看,“雪如意”由顶峰俱乐部、出发区、滑道区、看台区组成,设有标准台和大跳台2条赛道。其中,标准台由男子运动员和女子运动员共同参与,大跳台只有男子运动员参赛,跳台长度为110米、垂直落差达135米。

每条赛道的滑道区又分为助滑道和降落区两部分。据工作人员介绍,赛道设计的重点是垂直方向剖面的S形曲线,而每一届冬奥会都会根据选址做相应赛道曲线的设计。比赛中,运动员从出发点出发后,在助滑道积蓄动能,加速下降,滑行至助滑道和降落区交会处的起跳点时,一跃而起,腾空飞翔。

在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雪如意”是工程量最大、难度技术最高的竞赛场馆。

整体体现绿色办奥的理念

在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中,“雪如意”被誉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典范之一。

为了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设计团队另辟蹊径,将168米长的赛道“架”在了空中。然而,“架”在山谷里需要大量悬挑架空等设计,在施工中难度更大,需要用钻孔桩这样一种基础的结构处理。在建设过程中,“雪如意”和张家口赛区其他基础设施都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降解材料及可再生能源,很多材料的标准都超出了建筑本身的要求。设计团队就是希望通过“雪如意”把中国人对待自然寻求和谐共处的态度表现出来,在山水之间寻求“轻触式的干预”,使建筑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

记者还了解到,在建设前期,冬奥组委与建设方做了大量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最终,“雪如意”建设融入绿色植被之中。工程开挖后的土石也已经储存起来,避免土方外运,以待未来对其再回收。

在设计师和工程建设者们的努力下,“雪如意”被打造成一座节能、环保的竞赛场馆。融雪水、自然降水能被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便可作为造雪用水,既保证冬奥会赛时用水,也让整个区域的水资源实现“微循环”。

来源: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