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千万条,理性第一条善行需要智慧,需要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应当以把“放生”变“杀生”的不当放生带来的恶果为警戒,止恶而行善只有审慎行事,才能让我们的善心、善行更加圆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放生十大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放生十大注意事项
放生千万条,理性第一条。善行需要智慧,需要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应当以把“放生”变“杀生”的不当放生带来的恶果为警戒,止恶而行善。只有审慎行事,才能让我们的善心、善行更加圆满。
《深圳特区报》报道,近期有人在南山区后海河放生泥鳅,却不知后海河是咸水河,泥鳅只能生活在淡水之中,硬把“放生”变“杀生”,泥鳅大量死亡后,还导致水体污染发出臭味。
把“放生”当做一种善行,实际是一种庸俗化的慈善观。表面看上去,放生似乎是给予了生物“自由”和“新生”,但往深层思索,“不取亦不放”,大规模的买物放生活动往往鼓励了过度捕捞。“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个道理,古人早有意识。《列子·说符》中的一个寓言,就讽刺了“放生”现象的伪善。故事说,邯郸人在元旦会抓一种叫鸠的动物给赵简子放生,赵简子认为放生可以显示其恩德,而门客则告诉他放生的真相:你放生的这些都是别人抓来的,别人抓来的时候不知道还误伤了多少。佛教造诣颇高的印光法师也说道:“放一以杀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
不论是中华传统哲学观点还是正统宗教观点,都不认为“放生”有什么特殊的“功德”。违规违法放生反倒给社会带来诸多困扰:重则有“巴西龟”等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难,轻则有泥鳅放咸水河造成污染、公园放蛇吓坏游人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案例。
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先贤们认为最崇高的善是对人类的关怀和对理性的尊崇。南怀瑾就说:没有智慧所做的善事,反而会变成坏事。现代人必须尊重科学、保持理性,否则行善难免变成作恶。
市民希望行善行,表达善心,值得鼓励。但部分市民做善事动辄借诸放生这种错误仪轨,敦促我们反思,如何才能让大家体验到理性的、符合现代社会风尚的善行的魅力?其实,在现代城市中做一名志愿者,不论是助残、养老还是帮助维持社会秩序、清洁自然环境,彰显关爱之心,又具有现代文明之风,比起诸多牵强附会的“放生行善”,更符合经典对善的定义。那些污染了环境,造成他人困扰的放生客们,如果能自发成为“护河志愿者”,阻止其他人的盲目放生,保护河里的生态环境,那才是善莫大焉。
而城市管理者也应当更积极掐灭违法违规放生的源头,毕竟,消除违法违规放生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耗费不少公共资源,不能让少数人的愚行浪费公帑。深圳之前在整治环境违法上已有丰富经验,处理“奇葩”放生可以借鉴: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恢复生态,并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反思错误,或能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放生千万条,理性第一条。善行需要智慧,需要发自内心地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应当以把“放生”变“杀生”的不当放生带来的恶果为警戒,止恶而行善,毕竟,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善心、善行,更要关注自身行为对社会对生态会产生何种影响,只有审慎行事,才能让我们的善心、善行更加圆满。(王森)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