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史记和焚书坑儒哪个早(秦本纪之焚书坑儒)(1)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 年),皇帝在咸阳宫设下酒宴,有 70 位博士前来祝酒。

仆射周青臣端酒上前,对秦始皇说:“皇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啊!原来秦国的土地方圆还不到千里,如今平定了海内,对外驱逐了野蛮的邻邦。只要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就全都归属我们秦国。您消灭六国诸侯,把原属于他们的土地改成郡县,让天下的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承受战争的痛苦,这都是您的圣明所在啊!您的丰功伟业一定会流芳百世的!古往今来,还没有人能和您相比呢!”秦始皇听了十分高兴。

这时,原齐国的博士淳于越走了过来,对皇上说:“我听说,从前的商、周两个朝代得天下以后,都分封弟子和大臣为诸侯,作为天子统治的重要辅助力量,因此,这两个朝代的统治都长达1000 多年。如今陛下您拥有海内所有的土地,你的儿子兄弟们却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没有区别。这样,要是国家出现了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企图谋杀君主、夺位篡权的乱臣贼子,皇上靠谁来救援呢?谁又肯来帮助您呢?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不遵循古代的制度能够统治长久。周青臣的话只是在奉承您,没有指出您的过错,由此可知,他不是一个为国效忠的良臣。”

秦始皇听后,拿不定主意,便召集众大臣们讨论这件事。丞相李斯说:“五帝的治国政策从来不会相互重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对前朝的沿袭,都是根据各代现实的情况来制定政策,决定取舍。他们不是故意地违背祖先,而是朝代更替,实际情况也就跟着改变了。如今陛下灭诸侯,定郡县,创下了千秋伟业,万世功勋,这些都不是他们那些愚昧的儒生们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都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从前诸侯并起,纷争不断,陛下为了平定天下,才大量招揽游说之士,出谋划策。如今天下太平,法令统一,作百姓的,就该安分守已,搞好生产;身为士人,就应该认真学习国家法令。那些儒生,不去了解和学习现今政策,偏偏要宣传什么古代制度,对陛下您的制度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这不是在搅老百姓的心吗?”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臣李斯冒死向您提出建议:古时候天下四分五裂,无法统一,以此诸侯并起。人们谈论国家政策,也往往称赞过去贬低现在,用那些老空话来扰乱社会的安定。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学的那一套好,认为自己意见正确,指责皇上所立的制度不合理。现在您统一了天下,已经证明了哪些做法对,哪些做法错,完全可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思想。但是,各家学派-起指责国家法令和教化。士人们一听说朝廷有命令下达,就根据自己所学进行议论,上朝的时候在心里嘀咕,散朝后在街头巷尾乱说;在陛下面前往往夸耀自己的学识来求取名利,在百姓面前则发表奇谈怪论来博取名声,并带头制造不利于陛下的言论。这种现象要是不制止,对上势必削弱您的威力,在下面就会结成私党,所以我认为这种情况必须禁止。我请求您下令让史官把《秦记》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不是博士官等职务 需要的,如果有人隐藏《诗>.《书》等百家典 籍,就责令他把书籍交到地方的官府烧掉,并严惩藏书的人;聚众讨论《诗》《书》的,就要被当众处死;借用古事来谈论今天是非的,也要处 死,并株连九族;官吏中知情不报者和犯法者同罪;接到命令后 30天之内不执行的,要被处以 刺面之刑并发配到边疆去修建长城;只保存那些关于医药、占卜和种植类的书籍;人们想要学习制定 法令,就去讨教官吏。”

秦始皇听后十分赞同,就下达制书说:“可以,就这么办。”于是,全国大批的古代文献和 世功 典籍被大火焚毁。被秦始皇寄予厚望的侯生和卢生,根本找不到仙药,两个人害怕受罚,便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说:“皇上的性格暴虐,手段狠毒。他从一个小小的诸侯发展到现在,心志得到了满足,觉得谁都不如他,还施行严酷的刑罚。天下人因为害怕刑罚,就不敢吐露真言,只好阿谀奉承。这样一来,皇上就会愈加骄横放纵,为所欲为,大事小情,都由他一人决定。他每天要批阅的文书,多得能用秤来量,贪恋权势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还 替他找什么仙药啊!”随后,两个人逃跑了。

秦始皇听说卢生逃跑,非常愤怒:“前一段时间,我烧毁没有用的书籍,又招纳许多的笑学、方术方面的人才,希望通过他们来求得太平。他们不仅不干事,还背地里讲我的坏话。”查中还发现咸阳的方士和儒生中,也有人制查证言、蛊惑民众。”

于是,秦始皇就派遣御史审查方士和儒生。方士儒生因为害怕酷刑,就相互揭露告发,这样一个供一个,共牵连 460 多人,这些人全部被活埋在咸阳,以此警世天下人。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边远地区还没有完全归附。儒生们诵读诗书,仿效孔子,都是有德行的人,可您却要重罚他们,我担心会影响天下的安定形势啊!希望您明察。秦始皇听后大怒,立刻把扶苏遣送到北方的边疆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