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二十三: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师。

人谓杜可学而李不可学,其实并不是,有法则皆可学。沧浪此论,谓少陵如节制之师,有规矩可循,而太白则为无法之师,似无途径可学。苏轼曾言: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

其实,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但杜甫诗体裁明密有法可寻,李白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诗评》二十四: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针对此则诗评,有不同的看法。个人认为,谪仙诗如芙蕖出水,天然俊秀,又如天际白云,舒卷自如,神龙天矫,变化莫测。浣花诗则胸具洪炉,万类悉归陶冶,笔落处直欲摇山岳而泣鬼神,称为集诗家之大成,这里绝不是溢美之词。太白五言古七言歌行,多出于汉魏六朝,但化而无踪迹。若子美五言古,虽亦源于古选,而以独造为宗,歌行又与汉魏六朝迥别。但沧浪此论太白古诗歌行,应该更为贴切。

《诗评》二十五:观太白诗者,要知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知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诗源辨体》有言:太白虽短篇,气象自是不同,兴趣自是超远。黄庭坚曾谓,太白豪放,人中凤凰麒麟,譬如生富贵人,虽醉着暝暗中,作无义语,终不作寒乞声。

李白有诗,“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可见其豪放,诗所以能动千古者,顾不在此也?杜甫于白,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至于天才豪放,则非杜甫可到。这就是沧浪所说的“知真太白处”。

黄庭坚言学者若不见古人用意处,只能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不是李白诗风,至于“吴姬压酒劝客尝”距离太白更远了。“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更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才是得到太白妙处之诗。

那什么是安身立命之语呢?安身立命,道学家虽常用之,而其语亦本于禅宗。景岑禅师的“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和慈明禅师的“且问诸人向什么处安身立命!”都提到安身立命。理论上来说,沧浪以禅喻诗,这里的安身立命应来自于此处,但就于诗歌而言,似乎又不是。《沧浪》所言,系于每篇中求,太白诗气骨高举,不失颂咏讽刺之遗,即安身立命处。

沧浪诗句经典名句(重读沧浪诗话第三十五日)(1)

沧浪诗句经典名句(重读沧浪诗话第三十五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