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双985历史学专业女硕士,可我找不到工作

95后选择慢就业,211学校冷门专业女硕士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深处校园的你,想过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吗?如何就业,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似乎是个很遥远的话题。

其实···很近很近

1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北京科技大学的孔珊珊直截了当:“我一定要热爱它才可以。”她认为,自己首先要认同企业文化,这点很重要。

石洁是2018届的一名硕士毕业生,会计专业的她刚刚拒绝了一家收入可观的商业地产企业,在她看来,与薪资待遇相比,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更重要。她说:“跟我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不太一样,它的方向可能是你先做会计,发展到管理层,而我想一直在财务这个行业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胡锦煜,选择了做一名插画创业者,通过经营公众号和淘宝店,将自己的作品输出成商业产品。

她说:“之后你可能二三十年都可以用来努力工作赚钱,但是只有前面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一段时间来摸索,不断地尝试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慢就业”大多适用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他们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希望能够尝试更多可能性,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但是王磊也表示,“慢就业”不宜时间过长。未经选择地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能为自己的简历带来“反效果”。

有人说,不理性的慢择业可能发展成为懒就业、怕就业,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95后学生而言,自身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分析,高校也需要加强引导,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

说到职业规划,因为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想当然的心态做的职业规划,很有可能几年后会让你的生活更不如意,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

2

一位国内顶尖学校历史学专业的求职心路历程

今天一大早收到一封某网络公司的拒信,这件事本身倒不怎么意外,因为去参加终面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大概没戏了。但是回想了一下在这家公司求职的历程,突然觉得十分感慨,有些话也是不吐不快,就忍不住来这儿写了这个帖子。

我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一个国内顶尖学校读的,然而专业很冷——历史学。京户,女生,非党员。大学期间拿过奖学金、当过学生干部、玩过社团、干过志愿者、完成过学术课题、发表过文章、参加过社会实践、有实习经历、有出国经历。我这么一列自己都觉得自己特别牛,但事实是在找工作当中,奖学金、学生干部、学术课题、发文章、社会实践,这几项内容从来就没用人单位关心过。

那么用人单位关心什么呢?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几乎每参加一次非小组面试,在自我介绍之后,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你这个专业跟我们单位不对口啊,你为什么不选择更合适的工作呢?

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回答最好,我至今不清楚.

但我曾给出过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专长在我所学的专业上,另一种是对口的工作找不到。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撒谎,这两个原因确实是我“海投”其他各行各业的主要因素。

但是这样的回答往往引来更多的问题:前一个原因会引发你为什么不换专业的疑问,后一个则会引发你为什么不做学术的问题。

当然还有的面试官问的更多,比如你为什么不考公务员?你为什么不把志愿者当成一辈子的职业?你找了哪些对口工作为什么觉得找不到?

这些问题在这里,我也想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我为什么学了这个专业,又为什么没有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换一个其他专业深造。学历史学,答案很简单,这并不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是一个调剂的结果。换句话说,当时我没有选择。当然,在读期间可以申请换专业,我也没有这样做,这个理由是我害怕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去了其他专业也觉得不喜欢不好。

另外不管怎么说,历史学是基础学科,我对之并非完全没有兴趣,而且授课的老师都是牛人,培养方式也非常严谨,让我觉得受益匪浅。那个时候也还年轻,根本没考虑就业的问题,觉得在这里学习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学术素养,所以就这么学下来了。

到大三的时候,开始筹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说起来也无非是三种选择:读研,出国,工作。当时首先把工作排除了,因为通过身边的例子看到,我们这专业找工作太难了,要是就一个本科学历就更难。当时的想法是好歹读个研究生,出来还可以去中学教书——大家知道的,现在北京的中学都不怎么要研究生学历以下了,有些甚至只招博士了。出国和读研,其实都在准备。

出国的话,当时英语也考好了,学校信息也都查过了。读研的话,也考虑了换专业,还看了很多复习资料。但是后来有了保送研究生这么一条路摆在我面前,直接保送本院系。我还记得当时竞争非常激烈,报名的人非常多,我当时完全是本着凑个热闹的心态去的,觉得自己竞争不上,就在申请的同时也还在忙着准备出国和考研。

但是最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按照学校规定,保研被录取是不能毁约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规章,而是意味着你从此无法从学校拿到成绩单、推荐信等等物件,考研也不能报名。

因此出国和换个专业读研的路就这么被堵死了。当然我要说明的是,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个错误,但当时我并不这么想。就业这件事,其实不真正参与其中是很难体会各种因素的微妙作用的,当时仅仅是希望本科毕业后有个去处,不做“家里蹲”,至于说就业,觉得无论如何读研了就业形势肯定会更好,专业什么的都在其次了。

其次,我为什么不读博士、做学术呢?

如果你跟我一样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而且读的是文史哲理化生这种基础性学科,你大概能够理解,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的。

读学位和做学术,绝对是两个不相等的概念。我自己是个特别爱玩的人,首先就没有沉浸于学术的愿望;另外,相较于“专深”,我更喜欢“广博”的路子,其实也就是喜欢知识胜于喜欢研究。

同时,作为一个目前没有男朋友的女生,读一个看似三年但大多数情况下四年以上才能毕业的博士学位,我觉得压力很大,我相信这点大家也都能理解。第三,我找了哪些对口工作,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有些东西确实是要开始找工作了才能明白的。以前我觉得,我不做学术,可以去当社科图书编辑,可以去网站或者电视台做历史类节目,可以去当老师……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

先说图书编辑,这个确实很对口,而且工作时间灵活,生活比较稳定闲适,文化氛围也好,适合我们专业的女生。但是现在纸质传媒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大多数出版社根本不招应届生入职。

我实习的时候就在某出版社当编辑,到后来问能不能留下,人家就回答我只要有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网上搜索一下出版行业的招聘信息,很多都是这样。然后说网站或者电视台的工作,这个的特点是竞争非常激烈。

因为网站和电视台很少只针对文史哲专业招聘,往往同时招揽新闻、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各种学科,其形势也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差不多,有很多时候甚至得不到笔试的机会。

再说教师。高校呢肯定要博士以上学位,我们就别想了。

中学的话,很不幸,从我的求职经历来看,有两种竞争对手我很难打败,一种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另一种是男生。理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

最后说说我为什么不考公务员。其实这个答案更简单,没有合适职位。要么要工作经验,要么有学历限制,要么有专业限制,要么要求党员。

我的同班同学,党员,最后也不过只筛出了三个可以报名的职位。这个就不能怨别人了,只能怪自己不够上进,但事已至此,也已经没办法改变了。

面对我这样的解释,似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虽然还要继续努力找对口的工作,但也不能放弃“海投”。

但现在我对这种路线也产生了疑惑,原因就是今天给我发了拒信的那家公司。我一路过关斩将连过了笔试和三轮专业面试,最后走到了HR终面.

但在跟我聊了一会儿以上这些跟专业有关的问题之后,HR很坦诚地说了他的几点看法:

第一,你确实跟我们单位专业不对口,我们几乎没招过你们这专业的人才,因此我很难判断你从事我们这行的前景。如果录用你,我们双方都有风险。第二,你的学历是研究生,应该说已经很高了,但你的专业实在太冷,如果找不对口的工作,就很难进入单位的核心,这样对你不太公平。第三,你们找工作可能确实很困难,但这是教育学科设置和就业通道无法对接的问题,不应该由就业单位承担责任。虽然在这番话之后,HR还和我聊了别的一些问题,但我知道,我肯定拿不到offer了。

我感到郁闷的不是没有offer本身,而是HR跟我说的这些“道理”。

单位确实无需承担解决冷门专业就业的问题,但至少你们可以一视同仁,不要在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又拿专业说事。你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试着从能力角度、性格角度去考量一个人是否适合一个职位,而不是上来就问专业。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就是我一点没有埋怨哪家单位的意思,相反,我非常感谢每一个给了我机会、跟我挑明了说专业不对的单位,这让我在求职路上更好地思索,并相应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式。

同时我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我非常能理解用人单位的想法,不管是因为专业把我刷了,还是因为我是女生不要我,我都能理解。毕竟有些人专业也很冷也是女生,但照样拿offer,重要的还是要让自己变强大,强大到让人能忽视你的专业和性别。

最后我要说,其实我已经有一个offer了,虽然不太满意,但是至少证明我们还是可以凭努力找到工作的。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冷门专业,一样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被拒绝,那么我希望你和我一样不要气馁,不要埋怨,而是继续努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4

历史学硕士毕业可以做什么(我是双985历史学专业女硕士)(1)

其实我是挺有感触的

关于专业:

我本科学的是经济学,今年最难就业专业我看到了第一名是历史学,第二名是经济学。在这里不说专业好坏,专业冷热程度,而是说说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我刚才看到我的一个同学发朋友圈,说中行行长给他打电话,但因为他已经拿到0ffer了,先来后到,所以直接拒绝了,回想起来有点愧疚。先不说他是装bi得瑟哈,我觉得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就业策略。

定位:他不考研,就走本专业这条路

策略:我们专业是经济学,一般都是去银行,因为是我们学校在本省有一定的知名度,本科生回到地方市做一个柜员是没什么问题,只要你想,且准备了,我那吊儿郎当的学长都拿了个农村信用社和他们县农业银行的offer。

但如果你心高气傲,不想回到家乡,于是去外地银行招聘,就可能就会碰一鼻子灰,且不说你本科院校非211的问题,还有你的住宿问题,现在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也知道,柜员发展路径也很清晰,所以用人单位会综合考虑你的家庭状况等因素。我的一些同学去宁波银行,省会四大行招聘,无一幸免,都是炮灰。

关于就业:

我两个室友考研准备了快一年,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准备,一个室友准备考公务员,也实打实准备了两个月,另一个去会计事务所实习了一个月后校招签了一个电动车公司分部的会计岗位。他们都想好了都做好了。而我,就不说了。我想等哪天我成功了会把这段经历当笑话一样说给你们听,但20岁的我,现在的状态真的很颓,如果你看到这里,能不能给我的文章点个赞,然后分享给你正在因为学业,专业,就业等迷茫的小伙伴。三个月来没更新文章,现在一更新文章就掉粉,不要取关,求你了~哈哈哈

如果你还是大一大二

一定要记住

你未来是靠着你的专业吃饭的,校招求职时面试官第一句会问你学的什么专业,到那时候,你会猛然发现,原来大学四年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我找工作时候是要用的

如果你不喜欢本专业,赶紧转专业,千万不要犹豫,大一时候赶紧转,我一朋友转到会计学院保研到了中南财,北师本科学生十佳大学生最高荣誉获得者闫佳绮也是转专业学生

千万别等读了三年研究生再想着转行

一句话,跳槽穷三月,转行穷三年

也许我说这些话很没有资格,因为我的职业规划也很糟糕,我也是学了四年不想从事本专业的人,我考了快从,证券,基金的从业资格证,但我发现我求职时在简历上写这些东西真的很多余

最后分享一节我学过的职场规划课给我们的几个练习题吧。

历史学硕士毕业可以做什么(我是双985历史学专业女硕士)(2)

广义社会的根本,是不断的提升自己。我们可以做斜杠青年,有多种特长。多重职业。有很丰富的职业体验,以前的雇佣制,慢慢转向合作制,作为雇主再也找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合作

这是推崇知识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你可以完完全全凭自己能力取得成功

历史学硕士毕业可以做什么(我是双985历史学专业女硕士)(3)

历史学硕士毕业可以做什么(我是双985历史学专业女硕士)(4)

意志力,意志力是面对长远目标时的热情和毅力

意志力是耐力,是日复一日依然对未来坚信不疑

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实现所坚信的那个未来

意志力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