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航

冯大年不声不响,告别父母,一个人背着行李包,跑来上海,找到顾家大门。

这个最悲催的小孩,青春期缺乏管教,叛逆期多次殴斗打架,未出生起父亲出车祸,在娘胎里变成了冯家耻辱。冯晓琴视他为累赘,本来要嫁为人妻,上天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未婚夫丧命,已有身孕的她,坚决要把肚中的孩子生下来。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

另一半死后,冯晓琴志不在农村,年迈的老父母看着女儿真诚的眼神,家中也需要有赚钱养家,撑起家庭支出的顶梁柱。左思右想,便下定主意,让小琴的私生子,当冯家老三。母子俩以姐弟身份相称,多么荒唐的决定,看似替晓琴缓解忧虑,本质上是一次冒险性质的赌博。

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扼杀了一个少年获得母爱的时机,剥夺了他终身与亲生妈妈相认的权力。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2)

冯家老人出此绝招,乃为良策。《心居》电视剧没拍出原著的黑暗,冯晓琴情窦初开的年纪,和同班男同学“交往过密”。本该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光,走上未婚生子,休学离校的路。当看到书中这一幕,冯父冯母连骂都没采取,就掩人耳目帮女儿处理后患,太不可思议。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3)

这样的爸妈,给了冯晓琴闯荡上海滩,靠姿色虏获男人芳心的良机。为了讨生活,为了过得有底气,到上海的前几年卖保险,做直销,卖减肥药,出入各式各样的场合。漂泊的时候,冯晓琴从不觉得愧疚。要想在大城市混得好,放得开。她生命中的那些男人,一个个心甘情愿为她掏钱,投资。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4)

早早闯世道,外来妹身份。忍气吞声为婆家,为丈夫鞍前马后,操持着整个家庭。支撑着冯晓琴的力量是什么?

嫁了一个上海人成为地道的上海媳妇。发挥了勤俭朴素的作风,一如既往地做着分内事。倒不如说她精打细算为爸妈,弟弟筹划。讨好顾家人是唯一的出路。冯晓琴深谙人性,善于做家人的后盾。正是她的英明,才有了冯大年惹祸后,单枪匹马来投靠她。

随着细品原著,扒细节,大年来到异乡,心路上的改变,对姐姐逐渐依赖。忽然懂得那与生俱来的亲情,有泪目的言辞。母子无法相认,各有各的痛楚。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5)

1 矛盾的开端-入住顾家

冯大年的到来,对顾家而言,是天灾,更是人祸 。顾士宏预料的这一天,如约而至

他一心想维护家庭的安宁,发不了太有仪式感的言论、突然登门拜访,坐在一张饭桌吃饭的男孩,心有忌惮。他清楚,冯大年绝不是心血来潮,这一住很可能常住不起走。这里面有两层意思,很真实。冯晓琴会想尽策略帮她的弟弟安排工作,不让吃闲饭。要强的冯晓琴想弥补弟弟,住在一块是最合理的方案。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6)

学习上不用功,又贪玩又爱瞎唬弄,整整一位不良青年。《心居》这本书讲明了冯大年被姥姥姥爷养大,不学好,当流氓和偷盗贼的经历。之所以有这样不堪一击的过往,是因为老两口的纵容教育,一味地宠溺,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他们“养儿不教”的思想毒害了大年,致使大年对提升自己无信心,荒废学业,青涩的年纪干出违背天理之事。

说真的,可悲的是冯大年能有如此伤痕累累的过往,毫无防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冯晓琴,在落后的农村教育里,她一手毁了儿子的人生。即使电视剧把她改得正能量,仍是一个笑话。冯晓琴10几岁失去了清白之身,对此仍不去反思,反而想要这孩子。由此可见,她的愚昧才是坑惨大年的“真实原因”。但到头来仔细来说,冯氏老两口从中阻遏,把外孙认为亲儿子,更荒诞。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7)

从现实角度来剖析,冯大年从出生到成人的15年,长成俊俏的小伙子,冯晓琴没尽母亲的责任。她为了一己私欲,为了过上人上人的生活,攀上上海男人顾磊,把顾磊迷得神魂颠倒。对另一个儿子的教育,全权监督。她的偏心,是《心居》中最扎心的一幕。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8)

往长远来看,冯大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行为作风,让冯晓琴时常不安。不安的第一点,同样是儿子如此偏差对待,心理上不平衡,身为两个儿子的母亲,当然难受。第二点,对大年后天教育的缺席,在大年面前,正视不了曾经酿下的错误。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9)

2 矛盾的升华—欺骗到手的婚姻

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这句话在任何时刻可以无限运用。

丈夫死后,不动声色培养私生子,接私生子到身边。懂得为亲人谋出路,想策略的冯晓琴走对这步险棋。就算顾清俞知道她羞耻的往事,肮脏的黑历史,那一切已经尘埃落定。顾家人现在只认为冯大年是她弟弟,血脉相连的亲姐弟。扯别的,没啥大用。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0)

一个势力女永远为他人盘算。 这样的人不坏,至少人品没低劣到丑陋无比,走得每一步,无愧于心。顾磊刚没的时候,冯晓琴对这个男人,想念至深,那一刻她就觉得天塌了,家中能仰仗的人不在了。葬礼结束,她和大姑子开骂,顾清俞说,会负责小老虎的教育费用。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因顾磊的去世,火力四开,谁也不想饶过谁。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1)

顾清俞嫉恨弟媳,提防弟媳,不信任弟媳,声称弟弟是弟媳鱼跃龙门,跨越新阶层的工具。顾清俞太了解冯晓琴的心思,但她忽视了一点,“寡妇”冯晓琴爱过顾磊,即使用不正当手段嫁入豪门,让名存实亡的婚姻矛盾交加。冯晓琴却没想过离婚,只想着怎么让丈夫变得有骨气,做一个撑得起家业的男人。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2)

《心居》原著中,顾家后代亲情观很薄弱,在婚恋关系也是一团糟,没一个省心的主、顾清俞看不起冯晓琴,靠欺骗得手的幸福婚姻,最后还让顾磊赔了性命。事实揭开了两个不同家族的耻辱面。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3)

3 矛盾的终结—对婆家最绝的报复

冯晓琴的丑事,震惊了顾清俞的三观,顾清俞本来当初有可能阻止这桩婚事,让家里的长辈看清这个女人的居心叵测,为落户上海,所采取的恶劣行径。顾清俞败在了冯晓琴手下。一方面 那刻的顾磊发誓非晓琴不娶,对晓琴死心塌地,在他的眼里,晓琴是百里挑一,千里难遇的好女人,适合当他的妻子。另一方面冯晓琴用婚前怀孕绑住了顾磊,使顾家老人欣然接受。

顾清俞看着悲剧发生,又亲手导演了两场悲剧。顾磊去世的一年内,冯大年马不停蹄地赶来依靠冯晓琴。她嘴里有怨气,又不希望大年来的想法,来了后把他安排得很周到。原著里,大年还对姐姐让他报的烹饪班提出质疑:

那种专给老年人开的。

我学了这个将来结婚,做饭肯定都是我的事

读了原著,才看明白冯晓琴为了给冯大年创造好的认知环境,做了多大的牺牲。尽全力达成他的愿望,教他摆正心态,调理糟乱的情绪,做事要有底线。特意分享了一些人生真理,做人的原则。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4)

实质上,冯大年来沪并不是要学更多专业的知识,求学问。《心居》原著说明了原因,一个朋友看上他捏造的手办,想着行善做善事,给他揽下新生意。这门手艺活让冯大年感受到赚钱的快乐,手里有钞票的安心。他比冯晓琴有永久的战略思想,正是他的优秀,令顾家人对其另眼相看。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5)

反复阅读《心居》后两章,仔细回顾顾士宏小金龟失窃事件,冯晓琴第一时间想到冯大年的绝情,她从不觉得这个儿子是为她争气,让她引以为傲。在她心中,冯大年偷东西已经成了惯犯,顾家的珍宝丢失必是他的杰作。紧接着,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罗列证据。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6)

看到冯大年主动承认自己私下做手办,拿出收款单,向顾士宏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我的心松了一口气,他终究活出了自己的风骨,豁出去给自己一份新事业,新开始。可能这是作者滕肖澜写冯大年,又把冯大年发现商机作为后半本书的侧重点的核心,直到最后一刻,仍为大年感到不平。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7)

4 总结

人都有软肋,不同年纪,不同的感触,想要守护一个人,其实很艰难、

《心居》中的冯晓琴代表了一小部分女性的缩影,她们早早把感情托付给一位没未来之人,被人抓到把柄,仍能安然无恙。说得透彻一点,生活所迫,坚强地迎接人生的暴风雨,有时候做个有德行的好人确实困难,有时候一伸手就是地狱。冯晓琴幸运的是在于遇见的是顾磊,心善,能发现她的闪光点。

话说得深一点,恰巧是顾磊的软弱,致使冯晓琴进一步得寸进尺。不过,有失有得,有偿有还。冯大年年少轻狂的年纪用能力赚得第一桶金是老天爷对她的怜爱。

心居冯晓琴第一集买房独白(细品心居原著冯大年)(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