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是长安弘福寺的和尚,看到唐太宗如此喜欢王羲之,于是发大愿心,用12年时间搨描王羲之的字,终于请来王羲之“书写”了李世民撰的圣教序。唐太宗曾命褚遂良写了《圣教序》,即《雁塔圣教序》,但有了王羲之集字版《圣教序》之后,《雁塔圣教序》黯然失色;怀仁开创了集字刻碑方式,请来古人为今人写字,之后大家纷纷效仿。这也算是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之所以珍贵,首先是他摹搨水平之高,几乎达到真迹的水平;其次是王羲之的真迹不存,存世作品字数不多,圣教序为我们留下了最丰富的王羲之“真迹”。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1)

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2)

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3)

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4)

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临写《圣教序》,是唐以后所有几乎书法大家必经的一课,有些书家甚至终其一生都在膜拜圣教序。圣教序虽是单字的集锦,但王羲之的每个单字都美到极致,也独特到极致,几乎就是建立了一套书法美学体系,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深入骨髓式的。

临写《圣教序》,刚开始是很难的。你会感觉,明明每个字看着都很简单,但很不容易学得像;而且,只要有一点点不同,哪怕就一个笔画的形状或长短不同,立刻整个字就跟原帖判若云泥。这是因为,王羲之的字有这么些特点:

1、他从来不肯好好写字。一个字,本来可以平平稳稳写了就行,他偏不;他非要每个字都搞点小变化,这里翘一下,那里歪一下,这里松一下,那里紧一下,这里绕个圈圈,那里来个弧线。孙过庭说,刚写字,要学平正,然后要学险绝,能够险绝之后复归平正,这在哲学上叫否定之否定。王羲之的平正,是在险绝基础上的平正,是第三层次;而很多人看王羲之的字,只能看到流利和平正,只能看到第一层,却看不到险峻、奇趣和节奏的巨大变化,贸然称王羲之媚俗,其实是他自己眼力水平不够的问题。一个影响了中华书法文明的伟大书法家,如果你瞧不起他,只能证明你的无知和肤浅。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5)

2、写王羲之的字,每个字都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把那种雄健感、爽利感和优美感同时照顾到,失去任何一方面或者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不是王羲之,而要比较全面地表达,就需要全力以赴,不容分一点神。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6)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7)

3、碑刻就是碑刻,在刻上石头的过程中,必然会失去很多细节。《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再精美,也不能与墨迹相比;因此,书写时,必须时时回想王羲之墨迹,尤其是《兰亭序》、《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孔侍中帖》等帖的用笔,用到这个碑刻版的临写中来,尤其,是要还原笔尖的动作,还原书写时节奏快慢的变化,还原墨色的变化。这需要很深刻的体会,值得一辈子揣摩。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8)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9)

4、怀仁集字再好,章法毕竟不是王羲之的章法了,字是一个一个码的,虽然码得有点小讲究,但比起书法家自然的书写,这种码法毕竟是生硬的。临写时,我刻意稍微改变了点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想改得自然点。这个很难,也很有趣,在临写的过程中必须加进创作的因素。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10)

▶图文来源《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

如有需要“泛读”中国传统书法,《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羲之集字书法作品欣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11)

“百日百贴”挑战圆满完成后,蓝霖在四海书院书友的帮助下,《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一书顺利由西泠印社出版。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即可直接购买《百日百贴》[来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