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米脂县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县城,在陕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米脂婆姨,绥德汉”意思是说,米脂的姑娘长得漂亮,绥德的小伙子长得英俊。

当年来米脂县插队的知青中,也有不少选择留了下来,张爱玲就是当年为数不多,选择留守陕北的北京知青,张爱玲之所以会选择留下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张爱玲是六八届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十八岁的张爱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跟着第一批派往陕北插队的北京知青来到了米脂县马家沟公社王庄生产二队,来米脂县插队的北京知青一共有一百二十八日人,只有十名女知青,其中有十多人是十五六岁初中毕业的学生。

难忘的知青经历(她放弃回城的机会)(1)

这是张爱玲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她第一次体验农村生活,张爱玲虽然从小在城里长大,但是,张爱玲并不像其他知青一样,瞧不起农村人。

知青和老乡一样都是住在窑洞里,虽然环境有点差,但是窑洞里面收拾得非常干净,住在窑洞里面,冬暖夏凉,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四个人住一间窑洞,这一点让张爱玲有点不习惯。

知青有单独的口粮,有专门的社员负责给知青做饭,尽管这样,还是有些知青不满意,大部分插队的知青,从小就没有吃过苦,来到陕北之后,心理落差非常大,吃住都不习惯,还没开始干活,大家就闹起了情绪。

知青要求给他们改善伙食,其实知青的伙食标准已经很高了,每个礼拜可以吃上一次肉,主食都是白面馒头和面条,最次也能吃上玉米面饼子,老乡别说吃肉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顿白面,平时都是吃高粱面和玉米面。

难忘的知青经历(她放弃回城的机会)(2)

队长马东海是个暴脾气,见知青刚来就开始撂挑子,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马东海也不惯着知青,马东海对知青说道“谁不想吃,可以不吃,在这里没有人会惯着你们,你们来这里不是享福的,也没有人欠你们”,随后马东海带着知青挨家挨户到老乡家里看了一遍。

参观完老乡家里,知青一个个都低下了头,以后没有人再敢提伙食的事情了,知青正式参加劳动,是来陕北一个月之后才开始,张爱玲并没有和其他知青一起参加劳动,而是被安排到了马家沟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

当时马家沟小学李老师怀孕了,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张爱玲就毛遂自荐,接替了李老师,虽然只是一名临时代课老师,但是,张爱玲还是非常认真负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张爱玲给他们讲课。

学校距离知青宿舍比较远,张爱玲只能住在学校里,平时生活用品都是由赵觉民来送,赵觉民每隔三天会给张爱玲送一次生活用品。

难忘的知青经历(她放弃回城的机会)(3)

有一次,张爱玲感冒发烧了,硬撑了三天,直到赵觉民给她送生活用品的时候,才让赵觉民把她送到了医院,这是张爱玲第一次找赵觉民帮忙,在医院里,一直都是赵觉民在照顾张爱玲,张爱玲心里非常感动,为了表示感谢,张爱玲亲手织了一条围巾送给了赵觉民。

1971年,在张爱玲的帮助下,马家沟小学进行了扩建,马家沟公社还组建了扫盲班,由知青轮流教老乡读书识字,随着老乡思想认识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也越发重视了起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张爱玲的功劳。

1974年,张爱玲被推荐到延安农学院学习,老乡和学生都舍不得张爱玲走,大家都觉得张爱玲这一走,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了,赵觉民心里更是难过,赵觉民心里早已经喜欢上了张爱玲,只是出于自卑,一直没有敢表白。

张爱玲答应老乡,大学毕业之后,一定会回来,张爱玲临走时,特意把她最喜欢的一支钢笔交给了赵觉民让他保管,赵觉民明白张爱玲的心思,直到现在,赵觉民依然保存着这支钢笔。

大学毕业后,张爱玲回到了马家沟,正式成了马家沟小学的一名老师,虽然父母多次写信劝说张爱玲回城,但是,张爱玲不仅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且还和赵觉民结了婚。

难忘的知青经历(她放弃回城的机会)(4)

虽然,做这个决定,张爱玲想了很久,其实在和赵觉民结婚之前,张爱玲就找赵觉民谈过结婚以后的事情,赵觉民给出的答复是,就算以后再艰难,也不会让张爱玲受一点委屈,赵觉民确实做到了,婚后,赵觉民从来没有让张爱玲干过一天家务,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但是,张爱玲却感觉很幸福。

婚后,张爱玲给赵觉民生了一儿一女,现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且非常孝顺,儿子毕业于西安交大,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女儿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有两家公司。

张爱玲退休后还是和老伴住在农村,虽然张爱玲大半生都在农村度过,但是,她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张爱玲还资助了十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张爱玲把自己的光和热都撒在了陕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但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