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那天,你们要不要回门?”那天中午,在弟弟家吃饭,父亲问道。

“十六开学了,大家都忙着,谁有时间来。”我随口一说,又去做自己的事了。

“乖乖,今年的大雁,真贵,要十六。”沉默了好一会的父亲,突然又说道。

“什么大雁?”我忽然忆起去年蒸燕子时闹出的笑话。

宿州这边,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蒸上一些面灯,然后点亮,红红火火的灯光,似乎预兆一年的红红火火的生活。

算做入乡随俗吧,去年的正月十五,我学着当地人在家蒸灯。不到三岁的姑娘,挤在我的旁边,非要用面团捏出几只小动物不可。随性而为的我,就把蒸灯的事抛到脑后,和孩子一起用面团捏动物,居然还捏出了几只大雁。

一个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很是喜人,手机一拍,发个朋友圈,晒晒我和孩子的幸福。

但不一会,就接到了二姐的电话。

二姐在电话的那头,很惊讶地问道:“老三,你蒸大雁了?!”

“是啊!逗姑娘玩的,还行吧?!”我有点得意。

“啊?!小朋友是不能吃大雁,只有老爸老妈才能吃。”二姐在电话里,连忙说。

“什么,小朋友不能吃?为啥呢?”

“你还记得老家的规矩吗?”二姐停了停说,“正月十六走娘家,出嫁的闺女要送大雁的。”

“正月十六走娘家”我忽然意识道,阜阳老家那片的规矩,正月十六这天,出嫁的姑娘,就像南飞的雁子,这一天,都要挎着大雁,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自己出生地。

“大雁”在当地,是鸿福的象征,父辈们吃到晚辈们蒸的大雁,可以长命百岁。记忆中,在老家的那些年里,出嫁的堂姐,年年的正月十六,都要挎上几个竹篮,赶回来。将竹篮的大雁送给爷爷奶奶,送到婶子大娘家。

我也年年跟在母亲后面,挎着篮子,给姥姥和姥爷送大雁。

可是,等到了我们姐妹五个出嫁以后,老家的规矩,似乎就被抹去了,可能是离开家乡太久了吧!

去年的十六,我将蒸熟的雁子送到了父亲和母亲的面前,他们惊讶地望着了我半天,不敢置信地感叹:“姑娘居然送大雁了。”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就去了超市。想着,既然超市里有卖大雁的,那就去买吧。可是,几个超市都逛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大雁。各式各样的面灯,却看到了不少。我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言外之意。

十五这天,活面,剁馅,按照老家的规矩,做回老家的姑娘,诚心诚意为父母蒸大雁,祈祥福。

“妈妈,你在做什么?”快四岁的姑娘,跑过来问。

“蒸大雁呀!”

“为什么要蒸大雁呢?”

“妈妈十六去看望姥姥和姥爷,要给他们送大雁。”

“为什么要给他们送大雁呢?”小姑娘歪着脑袋,很好奇地追问。

我不由想到了年迈的父母,七十多岁的人了。年龄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成了催老剂,心中不免多了一份担忧。

我转过身来,望着女儿雪亮的眼睛说:“我的爸爸妈妈吃了我做的大雁,就能永远陪在我身边了。”

“那,妈妈,我也做大雁!”姑娘说着,伸手也拿了一个面团,向我一样揉搓着。

“我要给爸爸做一只好大好大的大雁!”小姑娘一遍揉搓着面团,一遍喃喃自语道,“爸爸吃了我做的大雁,就能永远永远陪在我身边了。”

女儿的话,让我一惊,不由想到,老公坐上车,回去上班时的那天。姑娘望着坐在车里渐渐离去的爸爸,哭得小身板一颤一颤的。

是啊,小时候,我们希望父母陪在身边;长大后,我们依然希望父母陪在身边。

因为,父母在,我们尚有家可归。

正月十五给爸妈送大雁的寓意(正月十六送大雁)(1)

上锅前的大雁

正月十五给爸妈送大雁的寓意(正月十六送大雁)(2)

蒸熟后的大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