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来源:先介绍下贾岛这哥们的的人物背景,贾岛出生于现在北京房山区一个偏于一隅的小农村,可不是周口店,父母务农,那时候也没计划生育啊,家里兄妹好几人,从小立志要通过科举改变全家人的生活,享受,有诗,鲜花,爱情的美满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屡试不中,心灰意冷落发为僧,正式成为佛教的一名临时工,你说你出家就出家呗,整日也不像个和尚,不念佛经读八股,方丈一看这孩子没组织没纪律,火冒三丈,你感情是到我这寺院来度假来了,要是再不做一个的本分的和尚,就开除你公职,本文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古镜未磨经典故事(典故僧敲月下门)(1)

贾岛19岁在云游的时候认识了孟郊,有人就问孟郊是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这哥们写的,两人一一见惺惺相惜,都是吃不饱饭的孩子啊。孟郊认识韩愈,后来像韩愈推荐了贾岛,这日贾岛(屌丝)寺中读经,这时候我们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工作者韩愈老师(凤凰男)登场了,那时候的文人也没啥娱乐活动,就好个吟诗作对,看到一个和尚不念佛经读八股,就纳闷了,现在我们的大唐和尚现在都这么励志了?随想考考他,“天王盖地虎”贾岛一听,这人不简单,搜脑刮肚“宝塔镇河妖”韩愈一听这准是贾岛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见恨晚,一见钟情。韩愈说哥们你这也别做和尚了跟我下山策马奔腾干一番大事业享受诗和远方的生活去吧,二人喜结连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小编深深的祝福他们,好基友一辈子。(此处调侃请读者大大多多包涵)

回归正题,贾岛还俗后,在韩愈老师的资助下,继续参加高考,终如愿以偿,享受这诗和远方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一个人不是随随便便成功,勤奋固然很重要,但是有背景肯帮助你的朋友更重要。咳咳...目测又跑题了。下面我们回归本文主题。

古镜未磨经典故事(典故僧敲月下门)(2)

故事原来是这样的,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所以说学问跟做人一样是严谨的,流芳百世的作品都来自知识的沉淀和反复推敲打磨。(其实小编不擅长写这个太严肃的文章,如有冒犯之处请各位读者大大多多包涵,后期小编准备写佛学和资治通鉴,喜欢的请点下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