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1年气象科技活动周在武汉开幕。华为以“气象智能体”为核心理念搭建的展厅隆重亮相,全面展示智慧气象全场景方案,助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强国建设。

本届气象周华为以“打造气象智能体,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主题,从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数字平台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华为在气象领域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成果。展台吸引了众多气象局、气象企业、高校专家参观,并获得高度评价。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1)

气象智能体,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

华为依托技术协同创新,与气象客户、伙伴共同打了的一体化智能协同系统——气象智能体。气象智能体是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云网边端协同,通过联接、云、AI、计算及行业应用的有机协同,构建一个开放的、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2)

气象智能体

气象智能体最大的特征是云网边端协同,既有中枢系统,也有躯干、四肢和感官。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核心和关键驱动力;智能联接是智能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气象智能体是一个开放的架构,支撑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气象数字化生态系统。

零碳 AI 视频,助力气象监测更加精密

在气象观测方面,华为围绕气象自动观测站、AI天脸识别、风云卫星地面系统3个方面作了展示。

近期我国正在制定的碳达峰行动计划,按照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要求和相关部署,全国有约7万个气象自动站需耗能耗电,围绕“节能降碳”华为提供了绿色 极简的一体化站点,助力气象自动站绿色节能。针对4要素、6要素气象观测站,华为提供了光储一体化模块,将光伏逆变器、锂电、电池管理、防雷等供备电系统及监控、IoT网关、4G模组等管理通信系统融为一,高度适配户外运行环境。针对国家站,华为提供了“智慧超级站”,以柜替房,ICT一柜融合,极简部署,替换了原来的市电 油机的方案。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3)

气象光储一体化杆站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4)

智慧超级站

在天气现象观测领域,华为全栈全场景AI 视频平台实现天气现象的智能识别。在深圳气象局,云天观测智能识别系统将观测频率从小时级提升到分钟级,云状、云量、微雨等准确率达95%以上。

在风云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领域,华为提供HUAWEI CLOUD STACK全栈云解决方案,支持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云化;华为OceanStor 18000 高端闪存确保卫星业务永续、性能领先;分布式存储OceanStor 9000 / Pacific满足文件共享访问,性能容量线性扩展,多协议融合,一套存储满足混合负载访问需求;华为鲲鹏服务器加速卫星应用系统实现国产化落地。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5)

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

鲲鹏HPC AI 4K会商,加速气象预报更加及时精准

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是气象最核心的业务,而数值预报是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主要方法。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攻坚克难,我国基本形成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完整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在预报领域,华为提供了自研鲲鹏HPC、全栈全场景AI、端云协同的气象会商,加速气象预报更加及时精准。

支撑数值预报的高性能计算机简称为气象HPC,华为提供的鲲鹏HPC满足气象数值预报计算需求,从机房、存储、鲲鹏服务器、RoCE网络等硬件,到调度集群管理软件等均做到端到端安全可靠。在辽宁省气象局,华为鲲鹏HPC完成了WRF全流程测试,在睿图东北模式方面,鲲鹏HPC的性能比现网HPC集群提升110%以上。华为鲲鹏HPC凭借极致性能、高效调度、极简操作、安全可信等特点赢得客户信赖。

华为全栈全场景AI在气象预报领域优势明显。在短临预报方面,结合了雷达回波、风场、环境场等多模态气象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循环神经网络RNN训练雷达图外推模型,综合指标TS评分要优于光流法8%以上;AI 气象机理模型,降低未来24小时温度预测误差;AI 气象机理模型,定量降水估计准确率提升21%。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6)

鲲鹏HPC AI

华为视讯会商系统支撑了中国气象局和多个省气象局的气象会商业务,华为利用云、AI、5G、4K等新技术,打造极致高清4K气象会商体验,端云协同、智能协作,让预报员经验快速便捷高效会商。

华为IdealHub支持4K辅流共享,还原真实气象实景;支持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多种材料共享;白板协同标绘如同面对面交流。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7)

气象会商

华为云使能气象服务更加精细

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牵头的某遥感卫星资料项目,深度挖掘气象、陆地、海洋等多系列国产卫星历史数据资源,当前由华为云提供基础支撑,构建最长达30年的我国多系列卫星基础气候数据集和不少于5种典型气候产品数据集,实现关键技术的验证和示范。

华为天气数据来源(华为携气象智能体亮相气象科技活动周)(8)

华为云 气象遥感系统

以气象卫星在森林防火方面为例,在华为云上,联合伙伴,集成了3颗静止卫星和9颗极轨卫星的相关数据,云上端到端提供服务:多源遥感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火点监测分析——深度定制产品生产——火情信息发布等。能做到6小时刷新一次,精确到乡镇级,监测未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未来一周森林火险等级预警;最快20分钟内火情识别、最小火识别面积400㎡,最快5分钟频率刷新;火点定位误差0-1KM。在此气象应用里面,“气象智能体”起了支撑作用,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云网边端协同,充分协同了联接、云、AI、计算和应用。

过去三年,华为云已上线23大类220 云服务,覆盖15个行业,210 行业和通用解决方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支持政企数字化转型的产品系列和方案。并提出了加速政企智能升级的1 3 4技术架构:

基于擎天架构的1个云基础设施底座:云边端全场景,一致体验一致生态;支持多元算力,软硬协同,全域资源智能调度;

3个赋能气象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应用使能ROMA、AI使能ModelArts,数据使能DAYU):加速AI进入主业务流程,践行普惠AI,赋能气象应用创新,释放气象数据价值;

4个面向气象场景化的联接触点(华为云ROMA、DevCloud、IoT、华为云会议),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升级新动能,普惠千行百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气象强国建设的发力之年。华为将继续与各级气象局和合作伙伴深度合作,以“气象智能体”为载体,充分发挥联接、云、AI、计算等技术优势,联合客户伙伴一起共同构建立体精密的气象观测体系,服务防灾减灾、智慧精准的气象预报体系,保障国家战略、普惠精细的气象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