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在创新发展的路上砥砺前行)(1)

市工商联副主席、市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四川昌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昌颖

在创新发展的路上砥砺前行

因为一份坚韧,他从白手起家到遂宁企业界的佼佼者;因为敢于尝试,他在跨界投资领域做得得心应手;因为一种情怀,他时常驱车700多公里给山里娃送去教育资源和发出内心的关爱......他就是张昌颖,这位在建筑界里教育办得最好,投资行业里房子修得最好的企业家,以其温润如玉的个性,在业界享有响当当的声誉。

术业有专攻

在建筑界占据一席之地

“读书的时候,学的专业就是土木工程。”出生于1976年的张昌颖是船山区人,在西南科技大学读书时,他选择了土木工程系。学成后,张昌颖开始在遂宁的建筑界打拼。“最初是做施工员,然后到项目经理,后来自己大着胆子包工程,当上了大家俗称的‘包工头’。”对于自己最初涉足建筑行业的经历,张昌颖毫不避讳。因为没有背景、人脉,张昌颖不得不从零开始。从业之初,没有经验的张昌颖秉承着“少说多做多问多学”的态度,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他也逐渐开始展露出在建筑行业的天赋。

2011年3月的一天,河东新区一块土地的拍卖会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最终,这块地由四川省昌林投资有限公司携手遂宁众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拿下了使用权,而四川昌林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正是张昌颖。自此,张昌颖在遂宁的建筑界有了自己的领地,

因为一种情愫

给贵州山里娃送去知识

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有一位当教师的父亲,10岁以前的张昌颖是在船山区桂花中学校内度过的。“因为是家中老幺,所以全家人都对我热别照顾。”尽管如此,但是张昌颖的父亲却并没有一味地宠溺自己的儿子,一旦他做错了事,被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父亲苦口婆心的教导下,张昌颖从小就学会了什么是宅心仁厚。也因为父亲,对于教育行业,张昌颖有一种别样的情愫。

在建筑行业干久了,张昌颖开始思考跨界投资。在很多次考察交流时,留守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时常浮现在张昌颖的脑海中。“做教育吧,赚不赚钱另说,至少能给孩子们送去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下定决心后,张昌颖投入到了融资、建设等等一系列筹备工作中。三年前,贵州毕节清华国中诞生了,在那里,每年200多人次的留守孩子享受到助学优惠政策,张昌颖累计捐献了价值500多万元的教学物资。除了贵州毕节清华国中,张昌颖还遂宁、西昌等地投资兴办了幼儿园、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

担任青商会会长

为青年企业家搭建各类平台

2014年,张昌颖当选为遂宁市青年企业家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会长。“青商会的成立为新生代企业家之间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这需要青年企业家注重立德修身、增强法纪意识和道德修养,并在创业实际中务实进取诚信经营;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实在做人,实在做事,扎实苦干。”

目前,我市青商会有成员单位100余个,在当前经济大形势不容乐观的前提下,如何引导青年企业家们发展前行,抱团取暖?张昌颖每个季度都要召集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商发展大计,也鼓励会员多交流沟通,发现商机,寻求破局之路,达到双赢的目的。“青商会的成员比起他们的父辈来说,有更多的人脉资源,有更加成熟的管理理念,所以还是存在一定优势的。我们就是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助推商会发展壮大,也帮助青年企业家们走得更远。”

(全媒体记者 陈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