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的《人民日报》,有一篇题为《扫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讲述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时任延属十县工委秘书高克林作的一篇运盐调查报告这篇报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全文包括标点在内只有2700多字,却讲了7个方面的情况通篇没有一个形容词、一组排比句”毛泽东主席看过这篇内容简洁、语言朴实、条理清晰的调查报告后倍加推崇,并指出,必须把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孜孜不倦求真务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孜孜不倦求真务实(少些繁文缛节多些务实作风)

孜孜不倦求真务实

1月7日的《人民日报》,有一篇题为《扫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讲述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时任延属十县工委秘书高克林作的一篇运盐调查报告。这篇报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全文包括标点在内只有2700多字,却讲了7个方面的情况。通篇没有一个形容词、一组排比句。”毛泽东主席看过这篇内容简洁、语言朴实、条理清晰的调查报告后倍加推崇,并指出,必须把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

扫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这样的呼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下,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入,写短文、开短会越来越成为广泛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民群众纷纷为党风、政风的持续优化点赞。这是因为,文风代表作风。文风务实,少一些夸夸其谈、繁文缛节,才能以更好的作风面貌干事创业,才能更好地推动事业进步发展、保障民生福祉。

然而,作风建设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文风也一样。现实中,公文写作中的繁文缛节还未得到彻底根除。有的夸夸其谈,一篇文稿洋洋洒洒,从背景到意义到对策面面俱到,没有三五千字收不了尾;有的文风不精炼,“推进”没有不“深入”的,“落实”没有不“认真”的,修饰性词语一大堆;还有的逻辑混乱,明明前面强调过的内容,后面又在重复提及,一个意思来来回回说几次。凡此种种,都是公文写作中的繁文缛节,更是一种形式主义。

为何那篇没有形容词、没有排比句的调研报告,毛主席会大加赞赏?既因为其陈述了边区运盐的真实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了积极参考,更是因为其少了繁文缛节,彰显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实干精神。的确,文稿写作,只是一种工具,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服务的。作为一种工具,首要的目的就是清晰、干练,能够更加精炼地陈述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为下一步解决工作中的困境提供积极的参考。至于那些繁文缛节,自然就需要删繁就简、能省则省。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这一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减负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深刻感受到,会议发文少了、考核指标少了、痕迹主义少了、任性问责少了。这些减少的内容,正如公文写作中的那些繁文缛节,减掉后,才能真正把减负要求落到实处。繁文缛节做“减法”,实干作风做“加法”,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才能汇聚起阔步前行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