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王朝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开创大明276年江山)(1)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年号洪武,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县。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简称“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少年之时因饱受苛捐杂税之苦,加之年年灾荒,致使家境贫困,家徒四壁,粮食颗粒无收,父母和两个哥哥先后饿死,父母死后没有葬身之地,还是地主刘德给了一块地,朱元璋的父母才得以入土为安。

朱元璋把父母安葬后,因为父母不在了,加之年年灾祸,在一起也没有生的希望,使得朱元璋和弟弟们分别开始各奔东西。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被逼无奈,朱元璋选择在皇觉寺出家为僧,在寺庙中做的都是最脏最累的苦力活,还经常收到寺庙中老和尚们的欺负。

虽然受尽委屈,但好歹有口饭吃,朱重八也就忍了,因为元末战乱,自然灾害频发,寺庙里也揭不开锅了。朱重八被住持打发下山化缘为生,名为化缘,实则就是乞讨。

不过出家人的身份对于乞讨来说也是一种优势,战果也会更多些,在三年乞讨生涯中他走南闯北,尝尽人间疾苦,人情冷暖,人性善恶。丰富了社会阅历,看到了百姓疾苦,这为他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成为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就在朱重八对自己处境感到绝望时,收到同村哥们汤和的信,邀请他参军,加入郭子兴的起义队伍,说吃喝不愁,顿顿酒肉,这封信恰似雪中送炭,正好解决朱重八的吃饭问题,于是朱重八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成为一名士兵,因为作战勇猛,身先士卒,被郭子兴看中,做了自己的亲兵,后又屡立战功,救了老板郭子兴的性命,得到郭子兴赏识,被提拔为总兵,成了一名军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为妻,(大明的一代贤后),摇身一变成了大帅的女婿,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瞬间成为职场成功人士,人生赢家。

哪一个王朝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开创大明276年江山)(2)

元末群雄论眼界与格局朱元璋绝对属于凤毛麟角,朱元璋所想亦非一城一池,所思亦非战争与劫掠,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辞职,自己单干,招兵买马,修建招贤馆,广招天下贤才 很快身边就聚集了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朱升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朱升为朱元璋制定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发展战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先是东渡长江自断后路得产粮沃土,随后攻下集庆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后改为应天府。在局势不明朗之前,认义军首领小明王为主,暂时屈膝苟安,屯田养兵,积蓄力量,广纳贤才,开疆拓土,壮大自己的实力。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在江淮一带与陈友谅 张士诚成为立鼎三足,当时朱元璋的疆域范围以应天为中心,虽是四面受敌,但和元朝之间隔着三个政权,东边张士诚,北边小明王,西边徐寿辉,可谓三大防线,打都让三个哥们挨了,坐山观虎斗,把自己的队伍养的兵强马壮,待小明王和元军打的两败俱伤时,出兵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与方国珍放眼整个中原大地的割据势力都被朱元璋悉数干翻。

这时候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发布著名的讨元檄文《谕中原檄》批元朝暴政之不义,法统不正,获得了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正如朱元璋《谕中原檄》中所说:“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方欲遣兵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于是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1367开始吴王朱元璋13次北伐,一路收复隋唐故土,收复南宋丢失近100年的江南,收复北宋丢失250年的中原,收复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430年的燕云十六州,收复晚唐丢失近500年的云南、贵州、甘肃,进一步收复青海、西藏、辽东。

哪一个王朝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开创大明276年江山)(3)

1368年正月初四吴王朱元璋在15年的南征北战后在南京称帝,立国大明,建元洪武。在胡族铁骑占据中华民族近百年之际成功称帝,朱元璋把在中华大地肆虐百年的蒙元打回原形,以南统北,再造华夏。在全国恢复汉人衣冠习俗,推动统一的中华认同,元末若无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始皇打下的江山恐怕早已入土,盛唐的荣光无以再复,真正做到了他在《谕中原檄》中所说的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从开局一个碗到结局一江山,超越所有励志小说的真实逆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