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玉从小就体弱多病,腿足发软,走路都摇晃,后来,他又得了肺痨。得了肺痨这种病的人,搁在民国除了等死,几乎是没有生的希望。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小栓,就很形象地展现了当时肺痨病人毫无希望的病情。然而,罗光玉后来不但成为一代螳螂拳宗师,并且还是精武三大名师之一。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罗光玉螳螂拳(罗光玉从小走路不稳)(1)

1889年,罗光玉出生于山东烟台蓬莱水城村。那里依山傍海,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罗光玉出生于富户,家境尚殷实。可惜他从小就体弱多病,难以养活,因此,家人对他的照料处处小心翼翼,唯恐他有一丁点闪失。

但得到悉心照料的罗光玉,却并没有变得强壮起来,反而腿足无力。到少年时期,走路还直摇晃。最为不幸的是,本就多病多灾的他,在十几岁时,不幸又患上了肺痨,成天咳嗽不止,情绪恹恹,人也愈发消瘦。

家人为罗光玉请过不少名医,中药亦吃了数十斤之多,可是病却不见好转。

这天,一位走方郎中给罗光玉诊病后,对他的父母坦言,令郎先天羸弱,药虽能治病,但不能治本,因此还是应该加强锻炼,最好让他习武。通过武术内外双修,增强体质,抵御病魔。

当时,烟台最著名的武术名家叫范旭东。

范旭东在武术界名气很大。他身形魁梧壮实,身高足有2米长,据说他从小就膂力过人。在他年轻时,曾在家乡见二牛抵角相搏,于是他便走上前去,靠膂力硬生生扳开了两牛,且还以蛮力将其中一头水牛给扳倒在地。一时,村人无不惊呼,从此他便得了个“范大力”的绰号。

范旭东早年师从七星螳螂拳创编人王云生。得其真传后,又通学铁砂掌与罗汉功等绝技,其武艺高超,难有人敌,因此,不仅在烟台,乃至整个山东武术界,都是名声赫赫的武术名家。

范旭东亦是烟台富商。除了经营生意外,他还以设馆授徒为乐。由于他名声在外,吸引了不少武术爱好者拜师学艺,而他也因水平最高,他的武馆也成为了烟台最大的一家。

不过,当罗父带着罗光玉找到范旭东时,范旭东见罗光玉身材瘦小,又有痨病在身,觉得他不是个习武的材料,因此拒绝收他为徒。但架不住罗父苦苦哀求,再加上又有朋友从中斡旋,他这才勉强答应下来,让罗光玉暂时练练看。

罗光玉螳螂拳(罗光玉从小走路不稳)(2)

起初,范旭东只是让罗光玉练一点最基本的手型与步法。

练基本功不仅枯燥单调,而且还很艰苦。范旭东认为罗光玉身弱体瘦,根本吃不了这样的苦,所以他认为要不了多久,罗光玉就会打退堂鼓。

没想到,罗光玉自从学武后,对武术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以常人不具备的毅力坚持练功,而且他还聪慧有悟性,学武的时候更是勤学好问。他的种种表现,无不给范旭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范旭东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徒弟。

当然,罗光玉也很有收获。他在练了一段时间的功夫后,身体慢慢地强壮起来,精神气也充盈了不少。他的家人见他变化很大,无不欢喜,对他习武更是百般支持。

1904年,罗光玉对范旭东行递帖叩拜之礼,正式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由于罗光玉在入室弟子中排行第四,因此他又被大家称为“罗四”。

罗光玉非常懂事,考虑到从小到大因为生病,已经花费了家中不少钱财,所以他到范旭东那里学武后,就在他旁边的鞋匠铺里做了学徒。每天干完活后,他就赶紧跑到范旭东那里学拳,晚上就住在范家大院里,跟师父住在一起,以方便随时请教拳技。

由于罗光玉的身体瘦弱,爱徒如子的范旭东在教授他学拳的时候,格外认真。他告诉罗光玉,想练好七星螳螂拳,一定要把基本功练好。于是,蹲马步、双拳轮流打沙袋、排打功、铁腿功等就成了罗光玉每天练习的日常。尤其是练铁砂掌的时候,手掌和手背皆要反复击打铁砂袋。所以每次练完后,他的手掌和手臂都又红又肿。范旭东就会用秘制药材煎熬药汤,让他练完功后,把手掌和手臂没入药汤中浸泡,这样就能很快消肿止痛,不影响第二天的练习。

罗光玉由于常年饱受病痛折磨,身材单薄,弱不禁风,因此在师兄弟中,他的基础条件最差。他很明白自己的不足,所以他比其他师兄弟们都要勤奋刻苦得多。每天除了三更练功外,晚上临睡前,他更是要把所学的武艺,全都反复练习多遍。就算躺在床上,他还不断琢磨练功的口诀。

转眼过去了10年,罗光玉不光肺痨不治而愈,身体强壮结实,人也变得高大魁梧,成了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此时,他的螳螂拳已经出神入化,铁砂掌和罗汉拳亦十分熟练,点穴推拿和各种兵器,更是手到擒来。

罗光玉螳螂拳(罗光玉从小走路不稳)(3)

艺成后,罗光玉也想学师父开一家武馆。可是烟台已经有了师父坐镇,他的两个同门师兄亦替师父的武馆做些杂事,比如代为授拳等。显然,他不便于在师父的地盘上,再开一家武馆。

当时,不少山东人由于生活无着,纷纷闯关东,到东三省去淘生活。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罗光玉,干脆也做了一名关东客。在东三省闯荡了一段时间后,他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奉天开了一家螳螂拳武馆。

武馆新开,往往会吸引无数武术高手来踢馆,这对于馆主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一旦被对方打败,武馆的名声也就一落千丈,基本上就招不到徒弟,只能关门大吉。

好在罗光玉的武艺是经得起检验的,尽管每天都要与好几个人比武,但他都能轻易取胜。因此他的名气也越传越远,来拜师学艺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然而,这让其他拳师觉得利益受损,因此对罗光玉大为恼恨。但打又打不过罗光玉,于是就经常去激那些比他们厉害的武术高手,怂恿他们和罗光玉比武。

这天,东三省最有名的张姓拳师在众人的撺掇下,上门比武。张拳师的腿功是一绝,据说在北方武林界,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两人开始比武后,张拳师就向罗光玉发起了攻势,结果他的铁鞭腿,一下子就被罗光玉的铁臂功封住了。正在他站立不稳时,罗光玉的铁拳,已经重重地落在了他的头上。他当即哐当一声仰倒在地,昏死过去。过了好久,才悠悠醒转。那次比武很快就传遍了武林界,罗光玉也因此名震东北。

对于比武,罗光玉一向来者不惧。但他极为谦逊,从不恃技而骄,因此与他比武的人,多半都成了他的武林好友,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谈武论道。

1919年,范旭东突然把罗光玉召回了烟台。

原来,沙俄在西伯利亚霍地市摆下擂台,挑战各国高手。当时,中国一些武林人士也前往应战,但都不敌沙俄的技击家,遭到了羞辱。

他们扬言说,弱国无强者,中国只有东亚病夫。

沙俄技击家的嚣张狂妄,引得国人无不愤怒。但由于他们实力太过强大,因此久久无人敢登台打擂。

罗光玉螳螂拳(罗光玉从小走路不稳)(4)

消息传到范旭东耳中,他勃然大怒,当即召回了罗光玉。

罗光玉和几位师兄弟跟着范旭东去霍地并上台打擂。结果,他们以精湛的武艺,连挫沙俄技击家数十人,不光夺得了锦标冠军,而且还扬了中华国威。这其中,又以罗光玉最为出彩,他以全战全胜,获得了技击个人第一名,得到金盾,而师父范旭东则获得了银盾。

自那次比武后,不光罗光玉名声大噪,七星螳螂拳也在武林界名扬北方,成为了北方拳种中最有影响力的拳种之一。

同年,范旭东接到上海精武会的邀请,希望他能到精武会去传授七星螳螂拳。范旭东以“年纪已大”为由,推荐罗光玉前去担任武术教师。

其实,范旭东当时也才44岁,正是青壮之年,根本不存在年纪太大的问题。显而易见,他是有意把机会让给罗光玉,大有提携帮助的用意。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他对罗光玉的武艺十分自信。

那么,罗光玉只在范旭东的弟子中排行第四,为何偏偏会推荐他呢?

原来,范旭东最得意的大弟子郭嘉禄已经病逝;二弟子杨维新又因比武伤人,惹上衙门官司;三弟子林景山虽说也已经成为了螳螂拳名家,但他除了要帮助范旭东打理武馆外,他也弟子众多,事务繁多,不能抽身而走。罗光玉前期开过武馆,已经有了授徒的经验,又武艺高强,实战丰富,显然是个很不错的人选。所以,范旭东便让他前往精武会代师任教。

罗光玉果然不辱使命,他到精武会后,不仅把只在山东一带流行的七星螳螂拳在南方发扬光大,而且还教出了一批优秀的螳螂拳高手,为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抗战时期,罗光玉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第一线。为了对付日本人的刺刀术,他还钻研出了一套便于掌握,且易于实战的大刀术。这也成为抗日军队与日军近身搏击中,威力最强的武术之一。

1939年,由于战争的原因,罗光玉离开了精武会。

1941年,在外漂泊了20年的罗光玉回到故乡。不幸的是,他的次子竟英年早逝,让他经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痛打击。而且雪上加霜的是,他最信任的族兄由于嗜赌,竟把他几十年积蓄置办的几十亩田地与房产,全部败得一干二净。在重重打击下,罗光玉生了重病。

1944年春节,罗光玉在接受徒弟们的贺年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卒年56岁。他去世后,他的徒子徒孙们,果然尽到了传承螳螂拳的责任,几经发展,螳螂拳已经传遍海内外,成为武术界主流拳种之一。

为了纪念罗光玉做出的贡献,后人还在上海虹口精武公园里,专门立了一尊他的半身雕像,以供武学爱好者们凭吊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