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时针的时针

商鞅静静的躺在地上,双目微微的睁开,最后再看一眼这蔚蓝色的天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随着一声开始行刑,感觉自己瞬间一紧,随即意识模糊了起来,恍恍惚惚的好似自己回到了年轻时候,彻底敲开了自己记忆的大门,重新回顾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商鞅是死后被车裂的吗(商鞅被车裂而亡只因两事)(1)

车裂(图片来源于网络)

远赴秦国

商鞅原名卫鞅,早年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任中庶子。当时的商鞅非常有才,公叔痤也深深的了解到这一点,自己年岁已经大了,想向魏惠王举荐商鞅来接替自己。可还没等到他举荐,公叔痤病倒了,这国相病重,魏惠王一看,这么多天了别真不行了吧,于是就去探望一下公叔痤,看看病情咋样了,万一病得厉害了,后面谁来顶替公叔痤呢?毕竟国相手里还一堆事需要处理,想顺道听一听公叔痤的意见。

公叔痤见魏惠王来探望他,于是就在此时向他举荐商鞅,说他可以完全接任我的“举国而听之”——《史记· 商君列传》,这魏惠王一听,商鞅是哪一个嘛,没听说过呢?就让我把国事托付给他。公叔痤看来病的迷糊了。魏惠王没有说什么,虽然公叔痤病的不轻,但是一起相处这么多年,无疑是了解魏惠王的。等魏惠王要走的时候又叫住他给他说了两句话“你如果想用商鞅就放心去用,如果不想用呢,请务必杀了他”。魏惠王走后,公叔痤随即叫来商鞅,告诉他刚才的一切,兵嘱咐他抓紧逃走。商鞅笑着讲:“如果他不听你的那肯定就都不会听你的,我没有危险”。就这样公叔痤去世了,商鞅继续不温不火的在魏国待着。

一则来自隔壁秦国的消息,波动了已经心如止水的商鞅。隔壁秦孝公正在招贤纳士“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那这个政策对人才那是相当的有杀伤力的。比现在给人才分房子厉害多了。谁不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封地呢。于是商鞅连夜打包行李,踏上了赴秦之路。

商鞅是死后被车裂的吗(商鞅被车裂而亡只因两事)(2)

商鞅(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见孝公,商鞅变法

商鞅赶到秦国之后,通过景监引荐,先后算是面试了四次,第一次谈的是帝道,秦孝公被讲的昏昏欲睡,商鞅走后还怒斥了景监,说商鞅就是个“妄人”。第二次商鞅又来了,谈的是“王道”,夏禹、商汤、周文王的王道,这次听了个马马虎虎。但还是没有完全听进去。过了几天商鞅又过来,这次谈的是“霸道”,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这次秦孝公比较感兴趣了,听的还是蛮认真的。约下次再谈,几日周后,商鞅又来,谈的是“富国强兵之道”,这次秦孝公被商鞅提出的富国强兵之道所吸引,越听是越入迷。真正的打动了秦孝公。于是决定重用商鞅。那么商鞅提出了哪些举措来缔使秦国富民强的呢?

改革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为经济制度的改革。

政治制度方面(1)“乡邑聚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2)“官僚制” 废除世卿世禄,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这也为后面商鞅的死亡埋下了伏笔。(3)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士兵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以做五十石的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以做百石的官。各个级别的爵位还有其他住宅、奴婢等的福利。这样的政策下,平民想当官,那最直接的就是立战功。所以每次战争,就看到秦兵左手提着人头,右面拉着战俘,乌泱泱的往前冲。“虎狼之师”由此而来。此举极大的提升了军队战斗力。(4)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经济制度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奖耕织。将限制国民生产力的井田制废除,在政策上扶持国民开垦荒地,开垦完毕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很快就可以将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开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除了当兵立战功之外,只要是你种的粮食多,织出来的帛多,照样可以加爵受赏。(2)强制分家。家里有俩成年老爷们的就分家。不分家就多交一倍的税。这样农户迅速增加,国家很快就可以富裕起来。原来的秦人去当兵立战功,对外扩张。这些人归属感强,战斗力足。六国其他的归民种地、耕织、保障后勤。


商鞅是死后被车裂的吗(商鞅被车裂而亡只因两事)(3)

井田制(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门立木,树威信,惩贵戚

上述一系列的法令切切实实的在侵犯王公贵族的既得利益,他们肯定想尽办法来阻止实施。单单靠秦孝公的支持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树立自己的微信。国家的法令颁布下来,怎么才能有效的推行下去?有令不遵,比没有法令更可怕。首先树威信于国民,他将一根圆木放置于城门口,只要是搬到对面,赏五十金。人们感觉这么简单的事情,赏金这么多,肯定是假的。好多人都不肯试试,这时有一位壮汉过来,扛起来运过去之后,果然领到了五十金。人们一看,这老哥说话算话呀,于是在民众间的威信逐步树立了起来。

商鞅是死后被车裂的吗(商鞅被车裂而亡只因两事)(4)

城门立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民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好管理的,只要是政策合理,遵纪守法的还是占绝大多数的。哪一类不好管呢?就是那些有背景的王公贵族们。对于那些犯了法令的王公贵族们,商鞅坚持法令,一视同仁,深得国民的好评。可有一年,秦孝公的太子犯了事,这可不能把太子给法办了吧,这人比较特殊那怎么办呢?商鞅想出解决办法,“教不严,师之惰”,太子犯事了那就是老师的责任。由他的老师们代太子受罚。给了公子虔一计重罚,另一位老师黥刑。这么一来,这两位老师肯定是恨得商鞅牙根痒痒了。结果过了四年,这老师又犯事了,这次商鞅照样严办了他,直接把他的鼻子割了,叫劓刑。这两个老师只是个代表,后面还有无数没有记载的被商鞅法办的人呢。政令持续推行,期间也就是公元前352年,商鞅亲自带兵攻打魏国,将黄河以西地区全部攻占,并渡过黄河,攻到旧都安邑城下,迫使其投降。秦兵疯狂收割,砍起人头来和割韭菜似的,令六国胆寒。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攻打魏国重镇固阳,魏兵不战而降。恨得秦惠王压根也痒痒,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啊。商鞅凭借着一系列的功劳被秦孝公拜官封地位极人臣。

孝公亡,商鞅逃

秦国一路高歌猛进,终于一天孝公去世。太子即位这太子就是秦惠文王。太子的老师公子虔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举报商鞅“意图谋反”,商鞅听说之后,抓紧逃跑。逃到哪里去呢,寻思再讨回魏国吧。魏惠王怎么还可能收留他,天天恨死他了。这不刚到边界,就被抓住送给秦国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商鞅被车裂而死。结束了这轰轰烈烈的一生。

狡兔死,走狗烹

一个对国家对人们有重大贡献的人,仅仅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给杀死了。仅仅是秦惠文王的昏庸吗?从商鞅死后,政令照行来看,秦惠文王还是认可商鞅的。可为什么偏偏又杀死了他?这就是政治的黑暗之处。商鞅是秦孝公留给秦惠文王的一笔最后的财富。新君上任,如何服众,如何转移之前变法积累起来的矛盾,只有商鞅这个替罪羊可以用了。只有商鞅死了,才能抵消掉这些矛盾,于是秦惠文王向现实屈服了,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还是杀死了商鞅。商鞅用他的死亡最后又助攻了秦王朝最后一把,流尽了最后一点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