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伯夷写的(山海经是大禹写的吗)(1)

山海经是伯夷写的(山海经是大禹写的吗)(2)

山海经是伯夷写的(山海经是大禹写的吗)(3)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而成。

《山海经》通常以一点为圆心,然后讲它的方圆几百里甚至几千里外的世界的样子,外边的世界都有什么样的山河草木以及国家。如书中说贯胸国的人胸前都有一个洞。厌火国的人都是野兽的,浑身黑色,火从他的嘴里喷吐出来。《山海经》读来挺有趣的,外边的世界竟然有跟他们长得很不一样的人。书中还说:羽民国的人都是长脑袋,身上生有羽毛。人人都长脑袋,这不是废话吗?其实,不然,通过读这些东西,能够思考当时处于蒙昧状态之下的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他们的外界事物的猜想与理解,自然不能以我们当下人的常识来思考的。比如,山海经是这样解释南方为何多雨的:大荒当中,有座山叫成都载天山。有个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握着两条黄蛇,名叫夸父。幽冥世界的统治者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量力,想要去追赶太阳的光影,将它在禺谷那个地方捉住。他追到半途,心烦口渴,想去喝黄河的水,怕不够喝,又想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这里了。后来黄帝和蚩尤发生战争,应龙已经杀死了蚩尤,又杀死了帮助蚩尤作战的夸父——大约是追日夸父的子孙后代——神力用尽,上不了天,只得到南方去居住,所以南方一直多雨。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袁珂是很认同鲁迅的观点的,认为《山海经》是一本神话书,过去有学者将其归入地理书,他认为“实际上不过是处在混沌形态综合体中的神话地理罢了”。

袁珂说:“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这诚然是无稽之谈。但也不能说此书和他二人毫无关系。我曾为文说明传说中的禹、益(尤其是禹)虽非《山海经》的作者,但书中的主要内容,仍有可能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酋长而兼巫师的禹、益口述而世代相传下来的,否则此书的作者便无由附会到二人的身上。”我觉得这种判断,有点牵强附会的味道,虽想走出一层迷雾,又自甘坠入下一层迷雾,要知道,历史上是否确有夏禹这个人,现在都是未可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