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天,凌水而开的莲花,一袭青衣,素手纤纤的采莲女,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最美的画卷。

早在汉朝,便有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看似句句写景,却让人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采莲男女的欢乐之情。

还有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同样浪漫唯美,令人心旌摇曳。

今天要讲的这首《采莲曲》是王昌龄所写,景美人更美,令人浮想联翩。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王昌龄很有名的一首采莲曲)(1)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他在七言绝句上的造诣,就连诗仙李白也难以超越。

他的七言绝句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从军行》、《出塞》为代表的边塞诗;一种是描写宫女思妇的闺怨诗,例如《闺怨》、《长信秋词》等;还有一种便是送别诗,诸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这首《采莲曲》虽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但却同样是妙绝千古的名篇佳作。

这首诗写于他被贬龙标期间,根据记载,当时正值夏日,他在龙标城外游玩,偶然间,看见当地的酋长公主与其侍女泛舟池塘,采莲而歌,心旌摇曳,便写下了这首唐朝最美的《采莲曲》,惊艳了整个夏天。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王昌龄很有名的一首采莲曲)(2)

“荷叶罗裙一色裁”,诗歌首句便巧妙地将少女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顺着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片绿荷红莲中,美丽的少女身着绿色的罗裙,袅娜的身姿与池中碧绿的荷叶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罗裙。

在这里,诗人抓住了荷叶与罗裙的颜色大做文章,仅用7字便创造出了一种朦胧而唯美的意境,令人叫绝。

接着的“芙蓉向脸两边开”,与前一句运用了相同的手法,将少女的脸庞与盛放的荷花置于同一画面。

娇艳的脸庞掩映在亭亭玉立的荷花中,花面、人面,交相辉映,这样的画面当真是美极了!

想起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桃花,一荷花,却同样营造了一种画笔难绘的绝美意境。

后来李清照词中的“绣面芙蓉一笑开”,其灵感大概便是来自这句诗吧。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王昌龄很有名的一首采莲曲)(3)

“乱入池中看不见”,绝句中的第三句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也是如此,既照应了前两句人叶、人花难辨的意境,又为后文的“闻歌”埋下了伏笔。

最值得玩味的是“乱”字,一是进一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二来又点出了少女活泼灵动的一面,富有生活情趣;三则给人造成了一种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增添一层迷离美。

“闻歌始觉有人来”,前三句都是从视觉角度来写,最后一句另辟蹊径,从听觉角度着笔,令整个画面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身着绿罗裙,面若芙蓉的采莲女子,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时隐时现,诗人只能通过歌声来想象她们的身姿面影。

就像崔国辅《小长干曲》中所言“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样的描写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令人赏玩不尽。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王昌龄很有名的一首采莲曲)(4)

这首诗的主角自然是采莲女,但是诗人却无一句正面描写,只是通过荷叶、荷花、歌声,便将采莲女的美丽活泼、天真烂漫、朝气蓬勃描绘得宛在目前。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诗情画意,景美人更美,令人浮想联翩。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