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有过两位传奇女主角,一位是开元年间诞育了七个孩子、盛宠二十年不衰的武惠妃;另一位则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

之前滚滚君做了一期专题,讲述了武惠妃的一生;那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继武惠妃之后,杨贵妃如何一步一步登上后宫女主角之位。

唐朝番外篇杨贵妃(臣妾的女主剧本啊)(1)

大家好我是滚滚君,一个浅薄无知的历史爱好者、喜欢凑CP的恶趣味玻璃心。这一期是写和亲公主系列时忽然来的灵感,写得仓促,不够全面,欢迎大家补充、纠错、讨论。

现在,杨贵妃的“升职之路”,正式开始——

灰姑娘?

杨贵妃本名叫什么,正史没有记载,我们还是按惯例叫她玉环吧。

玉环出身弘农杨氏,高祖父是隋朝上柱国,但到了杨玉环父亲这一代,官位品级就不高了。

不过唐朝人重视门第,家族荣耀往往比个人官位还吃香;再加上武则天的母亲杨老夫人也是弘农杨氏出身,武则天的登基其实也相当于给这个家族送了一波营养液——不过杨玉环这一支和杨老夫人那一支隔得比较远了。

杨玉环的父亲叫杨玄琰,任蜀州司户。由于他去世的比较早,留下的四女一子中(这个儿子存不存在也有争议),玉环是最小的,所以就被远在东都洛阳的叔叔婶婶接了过去,认作己女,养在膝下。

应该说,小玉环虽然从小失去了父亲、离开了故土,但因为有叔叔婶婶的宠爱,又在温柔繁华的洛阳度过了少女时代,人生还是比较顺遂的。她也成长为一个通音律、善歌舞、智算过人的漂亮女孩。

在唐朝的时候,贵族人家的小孩学习歌舞很常见,杨贵妃就属于音乐天分拉满的那一拨。不仅如此,《全唐诗》还收录了她写的一首诗——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虽然我们现在大部分人都不会写诗,但诗词我们学生时代是背过不少的,也算有点点鉴赏力吧,欢迎来点评一下~

此时,年仅十五岁的玉环还不知道,未来的人生,将和这个时代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王妃之路

杨玉环第一次命运的转折,便是选上王妃。

此时是开元年间,唐玄宗的发妻王皇后已经被废死亡了,那宫中的第一女主是谁呢?

——武惠妃。

惠妃在整个开元时代风光无限,待遇等同皇后,并生下了七个子女,活下来的有四个:

寿王李琩、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

其中李琩作为惠妃实际意义上的长子,一直被寄予厚望,武惠妃虽然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当皇后了,但一直想着让李琩当太子。

因此,就像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里说的,惠妃给李琩安排终身大事,明里是选王妃,暗里说不定是按照未来太子妃、甚至未来皇后的标准去选的。

这一段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蒙曼老师的讲坛,虽然同样参考新旧唐书,但蒙曼老师讲得深入浅出且非常有意思,所以这里就不详说了,简而言之,什么样的女孩符合武惠妃的标准呢?首先肯定要门第好;其次从自身利益和情感上说,惠妃倾向于武家、杨家的姑娘。

因为惠妃的父亲是武则天的堂侄,惠妃的母亲又出身弘农杨氏,所以惠妃自己选儿媳、女婿的时候,也都在武家、杨家的圈子里头找。

而杨玉环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出身弘农杨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无与伦比的美貌。

杨贵妃有多美呢?按“朴实低调”的《旧唐书》记载,那是——

姿色冠代。

等于说无论是哪一年的两都小姐选美比赛,杨玉环都是妥妥第一,就问你爱不爱?

关于杨玉环被选为寿王妃的过程,电视剧《唐明皇》里是这么拍的,惠妃长女咸宜公主在洛阳大婚前夕,遇到了一个献花的漂亮小姐姐,一见倾心,忍不住想追她做自己的——嫂子。

武惠妃受女儿的影响,对这个姑娘印象也非常好,再一问人家身世——原来是前朝亲贵啊,于是正想在给儿子找对象的武惠妃就此定下了这个姑娘。

这一段《唐明皇》的改编和真实历史稍有出入,但大体是比较符合历史。

杨玉环由此嫁进了寿王府,和李琩夫妻和睦,恩爱非常。

三年后,在武惠妃的攻击下、唐玄宗的猜忌下,太子李瑛等三位皇子被废赐死;偏偏在这个节关眼儿上,武惠妃还没来得及把儿子李琩扶上太子位,自己就病死了。

最后,武惠妃虽然被追封为贞顺皇后,但太子位却落到了排行在废太子后一位的李亨身上,而排行十八的李琩就此出局。

本来嘛,按照李琩后来的行为来看,他本身就是个对权力没什么野心的人,现在虽然做不了太子,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妻子一块儿,做个闲散王爷也不错。

可偏偏,他的亲王之路顺了,但妻子的王妃之路却横生一道枝节,把她引入了另一条更显赫、也更危险的道路上。

荒唐贵妃位

这一段故事,电视剧拍烂了,大家也熟透了,那么滚滚君就从《旧唐书》的角度,给大家吐槽一遍吧。

开元末年,重新选立太子之后,唐玄宗整个人慢慢松懈下来了:

累死累活了这么多年,朕也该躺平了。

可他躺下来之后发现,原本该躺在自己身边的爱妃,已经没了,那人生还有什么趣儿呢?

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

朕后宫有几千个美貌女子,可朕一个也看不上啊。

就在这个时候——

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

有人对皇帝说,杨玄琰的女儿漂亮啊,你要不要接进宫来?

这种“为尊者讳”大家看看就得了,作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唐玄宗绝对是见过很多次,不可能是选美选进宫的,也不可能是高力士自作主张为皇帝抢来的。

那是怎么来的呢?

也许是初夏的阳光正好,轻风徐来,吹得寿王妃头上的步摇和脚边的罗裙轻轻摆动;也许是寒冬的华清池水,温暖舒畅。

总之,唐玄宗就后知后觉爱上这儿媳妇了,随后让寿王妃以“为故去的窦太后祈福”的名义出家做女道士,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她先摆脱寿王妃的身份,然后……大家懂的。

这里要强调一点,因为在武惠妃专题弹幕里,有人问唐玄宗是不是看上了寿王妃,才不让寿王当太子的?

滚滚君觉得可能性不大,我们捋一捋时间线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寿王李琩与杨玉环成亲;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等三人被废赐死;

同年12月,武惠妃病死;

开元二十六年,李亨被封为太子;

开元二十八年,寿王妃出家为女冠。

这样看来,唐玄宗应该是把前朝立太子等大事都处理完了,骤然觉得心里空了、枕边凉了,然后才打起儿媳的主意。

而不是他看中了寿王妃,才不立寿王当太子。

李隆基要早有霸占儿媳的心思,用得着“苦守寒窑”等三年?

说回杨玉环,正史上没记载她的名字,倒是记载了她出家后的道号——太真。

说实在的,虽然我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但作为当事人,杨玉环肯定是最担惊受怕的那一个。本来寿王妃当得好好的,现在莫名其妙、身不由己地成了皇帝的女人,如果皇帝不给她名分又移情别恋,那她将如何自处?

不过这个担心显然是多余的,皇帝眼中的玉环——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

于是,皇帝“大悦”之下决定:当年朕怎么宠惠妃的,如今就怎么宠你。

好家伙,杨玉环此时没有任何后妃名分,却已经享受了皇后的待遇福利。宫中之人不知道这么称呼这位“无冕之后”,最后决定管她叫——

娘子。

滚滚君看着一段直接脑补《新白娘子传奇》。

天宝四载,唐玄宗给寿王又娶了一位王妃,这一页终于翻篇了。

而唐玄宗自己的后宫,早在开元初年就进行过一次“改革”,把原来的“贵淑贤德”四妃改成三妃:惠妃、丽妃、华妃。

如果要给心爱的娘子一个名分,最好就是把空出来惠妃位再给杨玉环。

但经过种种考虑,再想想故去的武惠妃……最后唐玄宗干脆恢复了贵妃之位,杨玉环也就成了我们熟知的:杨贵妃。

唐玄宗这一通操作,大家觉得浪漫,还是荒唐?

势焰熏天

贵妃之位,无上恩宠,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

反正杨家要了(杨玉环不要也不行了)。

当年的王妃、如今的宠妃杨氏,居贵妃之位,享皇后之礼。唐玄宗无论去哪儿游玩,都是贵妃随侍,片刻不离——

玄宗凡有游幸, 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

宫中为贵妃织锦刺绣的,足有七百人;给贵妃雕刻溶造的,又是好几百人——

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 其雕刻熔造,又数百人。

各地懂风向、会钻营的刺史们,争先恐后地给贵妃进献珍宝奇器、锦缎异服,最后统统升了官——

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

妃子一笑,就是一个官员的荣升,一个家族的崛起。

与此同时,贵妃早逝的父亲杨玄琰被追赠为太尉、齐国公;母亲封凉国夫人;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人每年给上千贯的脂粉钱。姐儿三个出入宫闱,势倾天下,一众公主王妃全都靠边站。

甚至宗室们的嫁娶婚事,都要请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出面做媒,两位夫人——

仍先纳赂千贯而奏请,罔不称旨。

不仅如此,杨贵妃的堂兄杨锜、族兄杨国忠(本名杨钊)都鸡犬升天,和三个国夫人家并称“五杨府”,平时——

每有请托,府县承迎,峻如诏敕,四方赂遗,其门如市。

唐玄宗每年十月去骊山的华清宫泡温泉,五杨府跟着一块去,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

到了大年初一,又是——

五鼓待漏,艳妆盈巷,蜡炬如昼。

天宝年间,五杨府接连娶进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其中就包括了武惠妃留下的小女儿太华公主。

这崛起的速度堪比中午打下课铃往食堂狂奔的你哦~

按剧本,一个家族暴兴尤盛,下一步会干什么?

没错,就开始飞扬跋扈、到处得罪人了。

天宝十载正月,五杨府出门夜游,经过西市门,正巧广平公主和驸马也骑着马要经过,本来嘛大过年的,让一让也就完了。

偏偏两边都不肯让道,就得争个我先你后。杨家奴才跟着主子跋扈惯了,管你公主还是宫女,一鞭子就抽到公主衣服上了,公主被打得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驸马赶紧去扶,身上也挨了几鞭子,随后五杨府的人扬长而去。

广平公主可太委屈了,连夜进宫,哭哭啼啼跟父皇告状。

唐玄宗一看女儿受委屈,问清原委后下令:还愣着干嘛,把那胆大包天的奴才给朕杀了!

可再一想到贵妃,呃……这事驸马你也有错哈!官你就别当了,回家安慰公主去吧。

驸马实惨,保护老婆自己被打,老婆告状自己又被岳父收拾了一波,简直有苦说不出。

不久,建平公主和信成公主又和杨家闹了矛盾——有一说一,虽然史书没说起因是什么,但滚滚君私心认为,应该是气焰嚣张的五杨府挑的头。

那么结果如何呢?

唐玄宗直接把原来赐给公主们的大内物品收回来了,还把信成公主的驸马免了官——好吧,这是一个驸马受伤最多的世界。

好家伙,杨家人一连得罪三位公主,却每一次都全身而退。

那么大家也就寻思了: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帝的心其实早就偏到华清池去了?

忤逆无罪

看了上述事件,大家是不是觉得,杨贵妃一直恩宠不断、从来没有失意过?

不不不,其实在安史之乱前,杨贵妃有过两次危机。

天宝五载七月,贵妃惹皇帝不高兴,被送回杨府了。

怎么让皇帝不高兴了?不知道,反正唐玄宗早上才闹分居,到中午他就舍不得了,想爱妃想得饭都吃不下。

高力士拿准了唐玄宗的心思,说道:贵妃孤零零回去了,用的玩的东西都没带。杨府的生活水平哪比得上宫里呀,要不咱们把这些都给她送去吧。

唐玄宗同意了。

结果这一送,就送了上百车。

这还不算,冷冰冰的物品送去了,热腾腾的中饭也送过去了。

现在我们转到五杨府的视角:

我们杨府能有如此富贵,让一众王孙公子都点头哈腰、不敢得罪,所依仗的,也就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娘娘。

可今天一大早,娘娘竟然被送回来了,天啊,晴天霹雳啊!赶紧找门路打探打探宫里情况,该不会是宫里又有新宠,所以娘娘失宠了吧?诶,不是啊,是跟皇帝吵架呀,那没事了——等等,贵妃你怎么敢和皇帝吵架呢?什么?你还骂皇帝是老狗?这、这、这你还不去跟皇帝脱簪请罪!

(以上纯属瞎掰!切勿认真)

这边杨府里的人七嘴八舌劝贵妃和皇帝认错,贵妃也正生气呢,你们让我去我就去啊?皇帝的面子我都不给呢,给你们面子吗?

时间就这么胶着到了中午,诶,皇帝派人送东西来了!诶,皇帝居然还派人送饭来了,这不是还念着贵妃么?五杨府的人这心也就放下来了。

而在宫里头,没人敢劝皇帝去和贵妃认错,唐玄宗是想找台阶都找不到啊。心里一烦躁,找个理由就开始打骂身边的宫女宦官。

好家伙,又是高力士看不下去了,跪在地上跟皇帝说:“陛下呀,咱把贵妃接回来吧!”

唐玄宗一看,杨贵妃没给朕台阶,高贵妃给了,那就依高贵妃吧。

不过呢,这送出去才没半天就接回来,也太丢脸了。可要等到第二天再去,这长夜漫漫又怎么熬呢?总不能学砖妃在宫里数砖头吧?

于是,唐玄宗就在当天夜里,借着夜色的掩护,派人把贵妃接回了宫。贵妃很给面子的“伏地谢罪”,唐玄宗也把早上的不愉快抛诸脑后,此后,杨贵妃——

宠遇愈隆。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天宝九载,贵妃又被送出宫了,且这次唐玄宗明显火气很大,高力士也不好相劝,就这么僵住了。

此时,最心急、蹦跶得最厉害的,依旧是五杨府的人。贵妃一失宠,杨家指定垮台啊。

于是杨国忠急忙和一个大臣谋划,让这个大臣进宫面圣时说——

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听说贵妃惹您生气了,唉,妇人都是这么没脑子啦。但贵妃服侍您这么久,就算你要惩罚她,在宫里杀了她就好,何必把她送到宫外去受辱啊!

这是什么?这是以退为进,看似帮着皇帝骂贵妃,还说得要死要活的,其实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把贵妃接回来吧,嘿嘿,接回来你还舍得杀吗~~

皇帝显然也动容了,虽然暂时没有把贵妃接回来,但派人给贵妃送饭去了。

看着丰盛的盒饭,杨贵妃流着口水泪水,对使者说——

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

我惹陛下生气,罪该万死。如今想要回报陛下,可身上之物都是陛下所赐,只有身体发肤受诸父母,就请您把我这缕头发带回去献给陛下吧。

说着,她剪下一缕头发,让使者带了回去。

唐玄宗一看,惊惋不已:唉,动(剪)刀了?来真的?

于是马上让高力士又把贵妃接回来了。

当然了,咱现代人很难体会到头发对古人的意义,但应该不难想象唐玄宗那种不舍、又要面子、最后还是麻溜儿下了台阶的画面。

关于这两次帝妃矛盾,史书都没有记载原因。

野史八卦有说是因为贵妃和唐玄宗的大哥宁王私通(吹起了宁王的紫玉笛),惹得唐玄宗大怒,别信,宁王早死了;

也有说是因为杨贵妃嫉妒梅妃从而发脾气搞事情,别信,历史上就没有梅妃这个人;

还有说是因为唐玄宗和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私通,所以杨贵妃吃醋闹事,可能性不大,没有可信证明且虢国夫人自己有情人。

反正滚滚君觉得,要么是唐玄宗花心,杨贵妃吃其她美人的醋嘛;

要么是杨家人行事过分,两个人因为这事儿吵架;

甚至也可能是因为寿王吵架的:“你为什么这么花心,当初寿王就只爱我一个!”“你竟敢拿朕和他比?”

反正这两次不大不小的吵架,都以贵妃娘家几日游结束了。

如果放在现在,夫妻吵架,闹到分居离婚也不少见。

可古代帝王和宠妃闹矛盾,只要台阶没给到,那基本就是以宠妃被废、其娘家人倒台告终。

而且大家想想五杨府平日里的所作所为,杨贵妃一旦失宠,整个杨家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不过杨贵妃如今依旧得宠,那杨家也就继续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了。

由于本期视频只是想简单从一个侧面,分析杨贵妃如何得宠,所以贵妃和杨家的结局就先不说了,我们进入分析环节。

深宫之中

之前做的那期武惠妃专题里,有很多弹幕评论问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更得宠。滚滚君无法回答皇帝究竟爱谁更深这种话题,只能说,他在开元与天宝年间,是两种不同的心境,他对惠妃和贵妃的态度,其实也就反映了他这两个不同时期的心态。

从名分上来说,惠妃位和贵妃位,都是仅在皇后之下的最高位,武氏与杨氏也都是以妃位享受了皇后的待遇。

唐玄宗对惠妃的宠爱,除了名分待遇,更多时候体现在想扶她和她儿子寿王上位这一方面,虽然没让武惠妃活着当上皇后(约等于没当上),也没让活着的寿王当太子,但皇帝对武惠妃的儿女们一向不错:

早年夭折的二子一女都有追封;活到成人的两个儿子都很早就封了王,两个女儿的待遇也超过了其他公主们。

但要注意的是,武惠妃比唐玄宗小十四五岁,等于说她是在皇帝青年到中老年这一段时期得宠,而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还处在励精图治、清醒成熟的明君阶段,所以尽管武惠妃努力地把手伸向外朝、给儿子争太子位,但总的来说她影响力还是比较局限在后宫的。

而杨贵妃封妃之时,李隆基已经六十岁了,这个老练的政治家依旧紧握着权力,却失去了勤政的动力,基本就是美人在怀、安心养老的状态。

杨贵妃没有孩子,李隆基对她的家族也就比较“放权”。而贵妃本人既没有插手前朝政事,也没有欺压后宫奴婢,就算真是因为嫉妒吃醋而几次三番惹恼皇帝,那只要皇帝愿意下台阶,也没什么大事呀。

但是我们要知道,杨贵妃的得宠,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的故事,这桩风流艳事一开始就展露了皇权的冷酷和帝王的霸道,寿王李琩和王妃杨玉环往都是受害者。

可当杨玉环成为贵妃之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皇帝如何昏庸,杨国忠如何奸诈,深宫之中的杨贵妃是无辜的。那套“红颜祸水、妖妃祸国”论,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了,皇帝的锅让皇帝自己背去,享天下之养,就得背天下之锅呀。

可是大家也要知道,在古代“人治”的环境下,皇帝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整个国家,而杨贵妃又是对皇帝影响最深的人……

于是我们会看到,妃子一笑,就能让一个刺史原地升官;

鸡犬升天的杨家人连公主都不放眼里,对平民百姓更是极尽欺压奴役;

而杨国忠的崛起虽然不是因为杨贵妃,但若没有杨贵妃的得宠,他可能一辈子也没有面圣的机会。他当上宰相后的种种祸国殃民的操作、嚣张跋扈的做派,也是因为有个贵妃妹妹做后盾。

这个时候,不管贵妃有没有参与政治、愿不愿意参与政治,都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前朝,乃至整个天下。

所以,杨贵妃无辜吗?

无辜,她始终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但即使没有安史之乱,她的丈夫、她的君主唐玄宗李隆基,和这整个制度环境,也已经为她写好了结局。

当然了,这只是我目前阶段的浅薄无知的小想法,欢迎大家讨论;以后说不定有改变或新的想法,可能会再聊一期。

最后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家觉得杨家的下场会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