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他划分了8个阶段。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65岁)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以上)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 :错误说(试误论)

桑代克: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经典实验:饿猫实验

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考研心理学皮亚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