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点 | 万里の長城

作者 | 红顶同志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阮公体》【唐】徐晶

北境之上,秦皇登城望朔北而去,众将士皆高呼万岁!秦皇剑指苍天,发愿: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与蒙恬关系(因为一句不切实际的预言)(1)

长城作为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历经几千年风雨交加,依然屹立于北境之上。自周代以来,长城一直是封建王朝必须修建的军事工程,历史上的它承担着抵御外族侵扰的军事作用,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长城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了,今天的长城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然而提到长城,人们总会想到一个人——秦始皇嬴政,虽然各朝各代都有修建长城,但秦始皇才是和长城联系最紧密的皇帝。

秦始皇与蒙恬关系(因为一句不切实际的预言)(2)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在先秦已修建的长城基础上再进行修缮加工,于是,便有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即万里长城。正是因为如此,《过秦论》中才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而秦始皇不惜劳民伤财也要修建长城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听信了方士的一句谶(chèn) 言(预言)。

秦始皇与蒙恬关系(因为一句不切实际的预言)(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常四处巡游,一方面可以体察民情、诊断国策;另一方面可以遍访名士、收纳人才。方士这种神化了的职业,因为其职责的神秘性,自然引起了始皇帝的重视。欲望与权力空前强大的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而传闻方士有访仙炼丹的非凡本事,于是他下令一个叫卢生的方士遍访海外仙山,求得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与蒙恬关系(因为一句不切实际的预言)(4)

卢生寻丹不成,却带回一本名叫《录图书》谶书(预言书),书上说:“灭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看慌了,胡不就是北方的胡人嘛,于是下令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害怕匈奴打回来,又依据地形修建了万里长城。

秦始皇与蒙恬关系(因为一句不切实际的预言)(5)

然而亡秦者并非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就因为一句不切实际的预言,秦始皇举国之力修建长城,成就了世界第一军事工程,显然很可笑。但我们不乏更深刻地思考一下,正是秦始皇这种忧国之举,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几千年华夏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