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一代影星王丹凤出生在上海。起先,她叫“王玉凤”。因为爸妈是戏迷,受他们影响,小玉凤也喜欢上了戏剧和电影。那时她还爱追星,床边贴满了当时的大明星胡蝶、周璇的照片。

风华绝代王丹凤(风华绝代王丹凤)(1)

16岁那年,她跟着做演员的邻居去摄影棚看拍戏,导演觉得她很上镜,便让她客串了一个小丫鬟。这次合作后,导演问她是否愿意演电影。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但小玉凤还是坚持和公司签了3年合约,并把自己的名字从“玉凤”改成了“丹凤”。她不希望委曲求全,让自己后悔。

年纪尚小的王丹凤那时已经出落成一个窈窕的美人,演了几部戏中的配角后,她得到机会和当红小生黄河合作《新渔光曲》,演一个受尽欺辱、贫穷善良的渔家女。尽管没有这种凄苦的生活经历,但她善于琢磨,演出了人物的凄苦感。这部戏让她一跃成为当年最红的花旦,人称影坛“小周璇”。

王丹凤崇尚体验式演戏,演理发师就真去学了理发,演售票员就真在公交车上卖了几天票。为了演护士,她还去医院体验过生活。那首著名的童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这里”就是在《护士日记》里她最先唱出来的。影片上映后,护士成了当年男士们相亲时的最爱。

20岁那年,王丹凤认识了一个影业老板的儿子—摄影师柳和清。柳和清当时刚刚完成学业,在帮老爸管理公司时,邂逅了这个可爱的女孩。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两人彼此吸引、相恋。柳和清会照相、审美好,王丹凤出行的服装都是柳和清挑的,既端庄又显身材。

一个是影坛公子,一个是电影明星,两个人单论颜值就是绝配,若论风采更是天作之合。1951年,两人的婚礼轰动了上海滩,各大杂志都将此事登上了头版头条。

风华绝代王丹凤(风华绝代王丹凤)(2)

两个人温和的秉性相投,从没有任何绯闻,被称为影坛佳偶。每每王丹凤拍戏,柳和清都会为她留下影像,直到她息影为止。那时,上海滩的名媛谈起王丹凤都是一脸羡慕:“她男人咋待她恁好。”鲜花、蜡烛、照片、音乐,柳和清给她的浪漫无关年龄,只关乎爱。

他们一同经历了抄家和田间的劳作,也一同走上红毯,受邀参加了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从年轻到年迈,两个人相看两不厌地走过了65年。2016年柳和清去世,王丹凤默默无言。自从1995年柳和清上了年纪,她已拒绝再拍照片。

60岁时,王丹凤和柳和清在香港开了一家素食馆,研制了几十种菜,吸引了一批老影迷,也吸引了不少圈内人。20世纪90年代后期,你若去香港的“功德林”餐馆,便有可能碰见她。半生演戏,半生下海,王丹凤把一种人生活出了两样风采。

王丹凤夫妇俩在圈内人缘极好,与“电影皇后”胡蝶是至交,后辈谈起他们也多满怀感恩。厚道、乐于助人,是他们给这对夫妇的标签。

王丹凤将近90岁时,有后辈几次来请她做访谈、出画册,再三邀请之下,王丹凤终于同意了,但她说:“这是我最后一本画册。今后,我不会再出我的传记和画册。”画册里收入了她个人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剧照和家庭照片。

上海电影节早就打算授予王丹凤终身成就奖,但儿女们劝了几年,她才终于登台接受。当女儿和外孙推着轮椅上一头银发的她上台时,台下掌声雷动。

风华绝代王丹凤(风华绝代王丹凤)(3)

40多年演艺生涯,60多个经典角色,让她成了几代人的回忆。这位老人很少出门,爱窝在家中看韩剧,在子女们的陪伴下颐养天年。偶尔,当那首熟悉的童谣响起,她便会心一笑,回忆起那些时光里的故事。她为电影奉献了青春,时间也把最醇香美好的记忆奉还。

风华绝代王丹凤(风华绝代王丹凤)(4)

,